[实用新型]一种分离式坚果仁榨油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32441.7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20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林方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方刚 |
主分类号: | B30B9/14 | 分类号: | B30B9/14;B30B15/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31 | 代理人: | 肖哲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 坚果 榨油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榨油机,主要涉及一种分离式坚果仁榨油机。
背景技术
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日益追求健康营养的膳食方式,而目前市面上大量出现的劣质油、地沟油正危害着人们的饮食安全,家庭自制食用油成为很多人设想中解决食用油问题的途径,而传统的商用榨油机体积大,噪音强,耗电高,一次性出品量大,并不适合居家日常使用,于是市面上出现了体积较小的榨油机,但还是出现榨油时传动不平稳,出油率不高的现象,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拆卸、结构简单、传动平稳和出油率高的一种分离式坚果仁榨油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分离式坚果仁榨油机,包括炒料系统、榨油系统和动力系统,炒料系统包括内锅、外锅和搅拌机构,榨油系统包括榨杆和榨膛,动力系统包括大、小电机和减速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电机设于炒料系统底部, 小电机上端的连接杆与搅拌机构连接,大电机与减速齿轮箱连接设于榨油机下部左侧。
上述的一种分离式坚果仁榨油机,所述榨油机由上外壳和底座组成,上外壳和底座之间为榨油系统所述上外壳和底座间有扣位器,所述扣位器包括安装在上外壳的扣位片和弹簧,底座上的扣位槽。
上述的一种分离式坚果仁榨油机,所述动力系统设于底座内,齿轮减速箱的输出端连接榨杆。
上述的一种分离式坚果仁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榨油机上设置的显示屏为按钮控制。
上述的一种分离式坚果仁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榨油机上外壳两侧间安装有提手。
上述的一种分离式坚果仁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右侧设有接油杯,开口与榨膛出油口相对。
上述的一种分离式坚果仁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炒料系统的外锅底面设有出料口,与榨油系统榨膛的进料口连接。
上述的一种分离式坚果仁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炒料系统安装在上外壳内,炒料系统的内锅边缘安装有隔热圈,上外壳上安装有外盖。
本发明外壳与底座、榨油系统器相互独立,榨油系统可完全拆卸,便于清洗,使电机不受污染,延长使用寿命;炒料系统和榨油系统内均设置有加热装置保证油料充分受热,有效保证出油率,例如:500克花生米可榨出200克花生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炒料系统1、榨油系统2和动力系统3,炒料系统1包括内锅11、外锅12和搅拌机构13,榨油系统2包括榨杆21和榨膛22,动力系统3包括大、小电机31、32和减速齿轮箱33,其中:所述小电机32设于炒料系统1底部, 小电机32上端的连接杆与搅拌机构13连接,大电机31与减速齿轮箱33连接设于榨油机下部左侧。
榨油机由上外壳4和底座5组成,上外壳4和底座5之间为榨油系统2,所述上外壳4和底座5间有扣位器,所述扣位器包括安装在上外壳的扣位片和弹簧,底座上的扣位槽。
动力系统3设于底座5内,齿轮减速箱33的输出端连接榨杆。
榨油机上设置的显示屏为按钮控制,比较耐用。
榨油机上外壳两侧间安装有提手6方便提携。
底座5右侧设有接油杯7,开口与榨膛出油口相对。
炒料系统1的外锅12底面设有出料口14与榨油系统榨膛22的进料口23连接。
炒料系统1安装在上外壳4内,炒料系统1的内锅11边缘安装有隔热圈,上外壳4上安装有外盖41。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使用时,在上外壳内安装炒料系统,底座内安装有大电机和减速齿轮箱,大电机输出轴连接到减速齿轮箱的输入端,齿轮减速箱的输出端连接到榨杆上使榨杆转动,传动方式采用三级传动,由大电机驱动,保证了扭力大,齿轮不易磨损,增长使用寿命,本发明的减速箱可达到25转/分,使榨油效率更高,本发明还由于榨油系统的结构特征,可使榨杆的传动更平稳,出油率高。
以上已将本发明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发明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涵盖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方刚,未经林方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324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松紧带
- 下一篇:自动恒温亚克力围边字弯角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