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控制细微颗粒PM2.5协同脱汞的电袋复合除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32961.8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301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郑奎照;卢锦奎;赖碧伟;张炳忠;尤燕青;陈秀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龙净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B01D53/10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1009 福建省厦门市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细微 颗粒 pm2 协同 复合 除尘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除尘器,尤其是涉及主要用于净化火电、水泥、钢铁等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空气污染物的一种控制细微颗粒PM2.5协同脱汞的电袋复合除尘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国家对大气质量控制要求越来越严,同时对除尘设备的性能及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PM2.5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μm的颗粒物,PM2.5易于富集空气中的有毒重金属、酸性氧化物及有机污染物等,其可吸入肺的特性,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远比PM10大。国家高度重视PM2.5污染的控制,2011年11月,国务院《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区域开展臭氧、细颗粒物(PM2.5)等污染物监测”;2011年12月,环保部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标准首次将PM2.5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PM2.5超细粉尘的治理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加强PM2.5控制技术装备的研发迫在眉捷。
同时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汞污染防治工作,国务院多次转发相关污染控制通知,并已正式发布了《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目前我国燃煤电厂大气汞污染控制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并在新的排放标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中规定了汞及其化合物的排放限值。然而,目前国内外还缺少经济高效的汞排放控制技术,因此加快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脱汞技术显得尤为迫切。
目前针对燃煤烟气中颗粒物的去除主要采用静电除尘器及袋式除尘器两类设备。静电除尘器对颗粒较大烟尘去除效果较好,但对细粒子的去除效率有待提高;袋式除尘的除尘效率较高,且对细粒子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由于烟尘浓度较高,导致袋式除尘清灰频繁,降低滤袋的使用寿命,并增加维护成本和管理难度。而电袋复合除尘装置(采用前电后袋的除尘结合方式),较好地解决了电除尘器或袋式除尘器单独使用所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但是在对细微粉尘PM2.5和重金属汞的捕集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
中国专利CN102614728A公开一种控制PM2.5空气质量超标的路灯杆式水雾降尘装置;包 括杆塔底座,其中所述的杆塔底座侧边设有电控装置和水箱;在杆塔底座上设有支撑杆柱,在支撑杆柱顶部设有支撑平台,在支撑平台上设有水雾降尘喷射机构和PM2.5监控装置;所述的水雾降尘喷射机构与水箱之间通过管路连接,在该管路上设有增压泵;所述的电控装置分别与水雾降尘喷射机构、PM2.5监控装置和增压泵电路连接。
中国专利CN102641636A公开一种控制PM2.5空气质量超标的高楼水雾降尘装置;包括微雾降尘喷射机构,其中所述的微雾降尘喷射机构分布安装在各楼房顶部,相邻微雾降尘喷射机构的雾化降尘区域边缘部分重叠,形成高空雾化降尘网罩;所述各微雾降尘喷射机构均管路连接城市自来水的供水管,在供水管与微雾降尘喷射机构之间的管路上均设有高压液泵,所述的各高压液泵均连接有电控装置;所述各电控装置均电路连接有PM2.5监控装置,各PM2.5监控装置设置在对应的微雾降尘喷射机构的侧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细微颗粒PM2.5协同脱汞的电袋复合除尘器。
本实用新型设有电袋复合除尘器、吸附剂喷入装置和吸附剂容器;所述电袋复合除尘器设有进口喇叭、壳体、电场区、电袋过渡区、袋式除尘区、灰斗、净气室和出口烟道;所述进口喇叭设于壳体的进口,电场区、电袋过渡区和袋式除尘区设于壳体内,电场区设于进口喇叭的后方,电袋过渡区设于电场区和袋式除尘区之间;灰斗设于壳体的底部,净气室设于袋式除尘区顶部,出口烟道设于净气室顶部并与净气室连通;所述吸附剂喷入装置和吸附剂容器设于电袋过渡区的顶部,吸附剂容器的出料口与吸附剂喷入装置的进料口连接。
所述电袋过渡区设有至少2组阳极板和放电极,阳极板和放电极构成电场通道,电场通道分别由正电场和负电场交错组成,所述电袋过渡区的纵向距离可为400~6000mm;电袋过渡区板同极距(即阳极板与放电极之间的距离)可为300~1200mm。
所述吸附剂喷入装置可设有至少1根吸附剂喷射管,所述吸附剂喷射管伸进电场区的后部和电袋过渡区的前面;所述吸附剂喷射管上最好设有至少1个喷射孔,所述喷射孔上安装有喷嘴。相邻吸附剂喷射管的喷嘴错位设置。
本实用新型利用凝并技术和吸咐剂吸咐汞的特性,用于控制细微粉尘PM2.5和汞的排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龙净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龙净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329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刮板式浓缩装置
- 下一篇:一种粗锗冶炼的废气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