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温气瓶前支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33134.0 | 申请日: | 2012-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362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黄运河;臧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瑞丰气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13/00 | 分类号: | F17C13/00;F17C1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温 气瓶前 支撑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温气瓶前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车用液化天然气气瓶所采用的前支撑结构由于热传递较快导致热量损失大,同时抗震能力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低温气瓶前支撑结构,克服了传统前支撑结构由于热传递较快导致热量损失大及抗震能力不佳等弊端,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低温气瓶前支撑结构,包括内分配器、前支撑管、支撑延长管、排空管、出液管、进液管、外分配器和液位计接头,所述前支撑管前端与内分配器连接,所述支撑延长管穿装于前支撑管中且前端与内分配器连接,后端与外分配器连接;所述支撑延长管中设有吸附剂,所述排空管、出液管和进液管均设于支撑延长管中且前端与内分配器连接,后端与外分配器连接;所述外分配器与液位计接头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该低温气瓶前支撑结构还包括内前封头和外前封头,所述内前封头与前支撑管固接,所述外前封头与外分配器固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外分配器外周面上设有定位圈,所述外前封头与定位圈相接触。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排空管、出液管和进液管沿支撑延长管的轴线相互缠绕于一起。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结构简单,可大大减少由气瓶内胆通过前支撑传递到气瓶外部的热量,且抗震能力佳,通过实验得知该结构能承受从8赫兹到40赫兹共计64万次的震动。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除去内前封头和外前封头的结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内前封头,2.外前封头,4.内分配器,5.前支撑管,6.支撑延长管,7.排空管,8.出液管,9.进液管,10.吸附剂,11.定位圈,12.外分配器,13.液位计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低温气瓶前支撑结构,包括内分配器4、前支撑管5、支撑延长管6、排空管7、出液管8、进液管9、外分配器12和液位计接头13,所述前支撑管5前端与内分配器4连接,所述支撑延长管6穿装于前支撑管5中且前端与内分配器4连接,后端与外分配器12连接;所述支撑延长管6中设有吸附剂10,所述吸附剂10既能降低热传递又能起到抗震的作用,所述排空管7、出液管8和进液管9均设于支撑延长管6中且前端与内分配器4连接,后端与外分配器12连接;所述外分配器12与液位计接头13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内前封头1和外前封头2,所述内前封头1与前支撑管5固接,所述外前封头2与外分配器12固接。
优选的,所述外分配器12外周面上设有定位圈11,所述外前封头2与定位圈11相接触,定位圈11的主要作用是为外前封头2在外分配器12的位置进行定位。
进一步,所述排空管7、出液管8和进液管9沿支撑延长管6的轴线相互缠绕于一起,如此可减少热量损失。
上面以举例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改动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瑞丰气体有限公司,未经青岛瑞丰气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331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燃料电池应急发电车的在线供氢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氯气汽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