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式振源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33845.8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304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邬玉刚;朱江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苏试试验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6B1/04 | 分类号: | B06B1/04;G01M7/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 |
地址: | 215122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式振源 发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式振源发生器。这种电动式振源发生器可以地层、地基、铁路、公路以及建筑物(桥梁、房屋、隧道、水坝、墙体等)施加一个按正弦或随机波形振动的激振力或冲击力,使激振对象发生相应的振动,从而用来检测激振对象的抗振能力(比如来自汽车和火车经过时产生的振动等)和抗地震能力,以及地层和地基是否有下沉及下沉量等缺陷。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进步,对地层、地基、铁路、公路以及建筑物(桥梁、房屋、隧道、水坝、墙体等)等对象进行抗震性能的研究越来越重视。要研究这些对象的抗震性能离不开一种可以产生振动的振源发生器。
中国专利CN2814437Y公开了一件名称为《电动式地震振源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如图1所示,主要由台体组件1、穿心支撑轴组件2、上导轮组件3、下导轮组件4、下台面支撑组件5和移动滚轮组件6组成。这种设计尽管可以使用,但在台体组件1与下台面支撑组件5的导向性能方面存在缺陷,因此产生振动的波形和激振力受到限制。其原因是在该专利中,虽然采用了上、下两组导轮的导向结构,但是这两组导轮都靠近支撑轴的中心位置,因此导向的强度和刚度都较低,导向难于平稳。除此而外,采用圆柱弹簧支撑台体组件1,由于圆柱弹簧在制造时,其刚性的精度很低,装配完成后难以保证台体组件1在上下方向上处于中心位置,而且也提供专门的中心位置调节机构。因此,如何针对上述不足来改进设计是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式振源发生器,其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振源发生装置在导向支撑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式振源发生器,包括台体、动圈以及下台面,台体主要由励磁线圈和导磁回路构成,动圈主要由驱动线圈和骨架构成,驱动线圈固定绕制在骨架的上部,并且对应励磁线圈和导磁回路设置,下台面固定在骨架的下部,下台面的作用面朝下设置,其创新在于:台体与下台面之间由至少三组弹性导向组合支撑结构进行支撑,各组弹性导向组合支撑结构在台体水平外围周向均匀布置,其中每组弹性导向组合支撑结构主要由导向柱、支撑弹簧、导座和直线滚珠轴承组成,所述导向柱竖直布置,导向柱的下端相对下台面固定连接,所述导座相对台体固定连接,导座上设有导向孔,导向孔中安装有直线滚珠轴承,直线滚珠轴承套装在导向柱上;所述支撑弹簧套装在导座与下台面之间的导向柱上,支撑弹簧相对作用在台体与下台面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 上述方案中,为了增加导向性可以在台体内部设有中心导柱,中心导柱布置在台体的竖直中心线位置上,中心导柱与所述骨架固定连接,中心导柱的周围设有至少三个导向轮,导向轮相对台体支承连接。
2. 上述方案中,为了便于调整台体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位置,可以在中心导柱的顶部设有空气弹簧,空气弹簧的一端作用在中心导柱上,另一端作用在台体上。
本实用新型设计原理是:为了解决现有振源发生装置在导向支撑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台体与动圈及下台面之间的导向支撑性能,本方案创新点在于:第一,将导向结构与弹性支撑结构两者组合,从而形成新的弹性导向组合支撑结构;第二,将新的弹性导向组合支撑结构均匀布置在台体水平外围周向;第三,采用直线滚珠轴承与导向柱配合进行导向。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1. 台体与动圈及下台面之间的导向支撑性能大大提高,特别是采用了直线滚珠轴承与导向柱配合的形式进行导向,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导向精度。
2. 由于弹性导向组合支撑结构均匀布置在台体水平外围周向,在结构上属于外置式导向,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上、下内置式导向设计而言,导向性更好,结构更合理,维修调整更加方便。此外,外置式导向还有利于整个机器的平稳。
3. 由于本实用新型将导向结构与弹性支撑结构两者进行了有效组合,每组弹性导向组合支撑结构中导向结构与弹性支撑共用一个导向柱,从而使得结构更加简单,布置更合理,构思更巧妙。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现有中国专利CN2814437Y的原理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俯视图;
附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
附图5为图3的B-B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苏试试验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苏试试验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338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散热式防眩光LED灯杯
- 下一篇:谷物均匀抛撒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