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起重机及其挂接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36229.8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067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丁宏刚;马善华;段月磊;张付义;史飞;刘威;陈伟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23/62 | 分类号: | B66C23/6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罗满;魏晓波 |
地址: | 22100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起重机 及其 接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起重机及其挂接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类型的起重机具有支腿支撑吊重和轮胎吊重两种作业形式,轮胎吊重时能够吊重行驶。比如,越野轮胎起重机,其越野性能高,机动灵活,被广泛于油田、仓库、货场、林矿、码头、物流基地等场所。
起重机上一般设有主体部件和与之可拆卸连接的拆卸件,比如车架前段、车架后段与车架主体;或者,转台与配重等。以车架结构为例。
请参考图1-3,图1为一种分体式车架结构示意图;图2为装配图1中车架前段和车架主体的装配示意图;图3为图2中车架前段和车架主体安装完毕的装配示意图。
该车架结构主要包括车架前段11、车架后段13以及车架主体12,车架前段11设有前支腿,车架后段13设有后支腿,以起到支撑车体的作用,如图2所示,车架前段11的水平支腿11a伸出后,竖直支腿11b再伸出并可支撑于地面;车架主体12一般可用于安装起重机上装,比如转台等。
该结构的起重机两种作业模式:
轮胎14支撑吊重,活动支腿收回,依靠轮胎14支撑吊重并能吊重行驶;支腿伸出而支撑吊重,活动支腿从车架前段11和车架后段13中伸出,支撑地面,将整个起重机支起。
为了满足提高带载能力和爬坡等行驶能力,车架前段11、车架后段13均与车架主体12可拆卸地连接。车辆行驶而进入轮胎吊重模式时,将车架前段11和车架后段13拆卸掉,从而提供起重机轮胎带载能力,并增加起重机的离去角和接近角,以同时提高行驶能力。
车架前段11、车架后段13均可以通过销轴与车架主体12连接,可以通过下述步骤实现装配,以车架前段11与车架主体12的连接为例:
a、起吊车架前段21,使其上端的通孔和车架主体22上端的通孔同轴对接,此时,车架前段21相对车架主体22倾斜,其上端相较于下端更靠近车架主体22,如图5所示,吊装绳的一端位于车架前段21的外侧(远离车架主体22的一侧),另一端位于车架前段21的上端面;
b、人工装配销轴,将该销轴同时贯穿车架前段21和车架主体22上端的通孔,以固定二者的上端;
c、改变吊装位置,如图6所示,吊装绳的两端均位于车架前段21的外侧,此时,车架前段21旋转,以使其端部下端的通孔和车架主体22下端通孔同轴对接;
d、与步骤b类似,人工装配销轴以固定车架前段21和车架主体22的下端。
拆卸时,与上述步骤恰好相反。
然而,上述连接方式存在下述技术问题:
第一、装配时难以定位,使得装配过程较为复杂,一般需要至少二人的人工操作;相应地,需布置可供人进入并操作的空间,这与移动式起重机紧凑布置的需求相悖;
第二、为保证结构受力,销轴与结构件的配合一般采用基轴制间隙配合,间隙小。对销轴压入力要求大。更因在狭小操作空间中,无法使用设备,仅凭人力较难满足装配需求;
第三、销轴是传递两个可拆卸部件之间作用力的关键件,上述装配方式无法及时准确地监控销轴是否脱落或装配不当,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有鉴于此,如何改进起重机上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方式,以简化装卸过程,提高装卸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起重机及其车架结构。该车架结构能够提高起重机的行驶能力、带载能力。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起重机的挂接机构,起重机包括主体部件和可拆卸地连接于主体部件的拆卸件,所述挂接机构包括第一销轴和卡槽,所述第一销轴和卡槽二者,一者设于所述主体部件端部的上端,另一者设于所述拆卸件端部的上端;所述第一销轴能够卡于所述卡槽内,以挂接所述主体部件和所述拆卸件。
通过具有卡槽和第一销轴的挂接机构,可以实现主体部件和拆卸件上端的挂接连接,挂接后能够实现下端对准并再连接,以实现二者可靠的装配。可见,该挂接机构简单实现了主体部件和拆卸件的可拆卸连接,而且第一销轴可以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滑入卡槽内(或是卡槽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将第一销轴卡入其内部)实现挂接,易于定位,具有较好的自动适配性能,装配迅速,从而简化了装配过程,提高了装配效率;而且,该种装配方式使得主体部件和拆卸件上端易于对准,单人即可完成装卸操作,相较于背景技术中两人以上的装配方式,显然可以降低操作的空间需求。
优选地,所述卡槽为腰形卡槽,所述卡槽的底部呈弧形;所述第一销轴为与所述卡槽相适配的腰形销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362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B66C 起重机;用于起重机、绞盘、绞车或滑车的载荷吊挂元件或装置
B66C23-00 起重机,主要由一根梁、臂架或起悬臂作用的三角构架组成,并且安装成能在垂直或水平平面内作移动或摆动,或者两种运动一起进行,如悬臂起重机、桅杆起重机、塔式起重机
B66C23-02 . 悬臂安装成只可用来回转而不能调节且不能变幅的
B66C23-04 . 在作业中悬臂的有效长度可变化的,如径向位置可变的,可伸展的
B66C23-06 . 悬臂安装成可变幅的或俯仰运动的
B66C23-16 . 悬臂支承于立柱上的,如支承在下端安装成可回转的塔架上
B66C23-18 . 专门适用于特定地区或特殊目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