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滚齿机工作台旋转运动消隙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37173.8 | 申请日: | 201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636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先广;杨灿辉;廖承渝;张自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F23/10 | 分类号: | B23F2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055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工 旋转 运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滚齿机,特别涉及一种滚齿机的工作台。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滚齿机工作台的回转运动一般都是通过蜗轮蜗杆传动机构驱动,即将工作台体固定在蜗轮上,通过动力机构驱动蜗杆转动,实现工作台体的分度转动。
但是,由于蜗轮蜗杆传动副存在配合间隙,因此会造成工作台分度转动误差,进而降低滚齿机的加工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滚齿机工作台旋转运动消隙机构,其能消除蜗轮蜗杆传动副误差,提高工作台的分度转动精度,进而提高加工精度,以解决现有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存在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滚齿机工作台旋转运动消隙机构,包括蜗轮、与蜗轮配合用于控制蜗轮转动角度的分度蜗杆和与蜗轮配合用于消除分度蜗杆传动间隙的阻尼蜗杆。
进一步,所述蜗轮为双联蜗轮,所述分度蜗杆与双联蜗轮的第一联配合,所述阻尼蜗杆与双联蜗轮的第二联配合;
进一步,还包括蜗杆支撑座,所述阻尼蜗杆的两端分别设置在蜗杆支撑座上,且阻尼蜗杆的两端和蜗杆支撑座的配合面间设置有静压油腔,所述蜗杆支撑座上设置有与静压油腔连通的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
进一步,所述阻尼蜗杆的一端设置有与其在周向上转动配合、并在轴向上固定配合的活塞,所述活塞与蜗杆支撑座配合形成驱动阻尼蜗杆沿其轴向移动的油缸结构;
进一步,所述油缸结构为双作用油缸结构,所述活塞外圆面上设置有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的两端面和蜗杆支撑座之间形成双作用油缸结构的两个油腔,所述蜗杆支撑座上设置有与油腔连通的油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滚齿机工作台旋转运动消隙机构,在分度蜗杆驱动蜗轮转动的过程中,其阻尼蜗杆的传动面给蜗轮一个与蜗轮转动方向相反的推力,使蜗轮传动面和分度蜗杆传动面始终保持接触,从而消除了蜗轮蜗杆传动副的传动间隙,提高了固定在蜗轮上工作台的分度转动精度,有利于提高齿轮加工精度。
2、本实用新型滚齿机工作台旋转运动消隙机构,其通过静压轴承结构支撑阻尼蜗杆,静压轴承结构刚性好、承载大、不易损坏,在蜗轮蜗杆传动副承受大载荷时也能保证传动精度,可使消隙机构长期免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滚齿机工作台旋转运动消隙机构组装在工作台上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阻尼蜗杆部的轴向剖视图;
图3为图2中B部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滚齿机工作台旋转运动消隙机构,包括蜗轮1、与蜗轮1配合用于控制蜗轮1转动角度的分度蜗杆2和与蜗轮1配合用于消除分度蜗杆2传动间隙的阻尼蜗杆3。
在具体实施中,滚齿机工作台4固定在蜗轮1上,通过分度蜗杆2驱动蜗轮1做分度转动,实现齿轮加工的圆周进给运动。
在分度蜗杆2驱动蜗轮1转动的过程中,通过阻尼蜗杆3给蜗轮1一个与蜗轮转动方向相反的推力,可使蜗轮传动面和分度蜗杆传动面始终保持接触,以消除蜗轮蜗杆传动副的传动间隙。本消隙机构提高了工作台4的分度转动精度,有利于提高齿轮的加工精度。
作为对本实施例的改进,所述蜗轮1为双联蜗轮,所述分度蜗杆2与双联蜗轮的第一联配合,所述阻尼蜗杆3与双联蜗轮的第二联配合,采用双联蜗轮,可简化滚齿机工作台的整体结构,使消隙机构与工作台的组装结构简化,便于制造。当然在不同实施方式中,采用单联蜗轮,分度蜗杆2和阻尼蜗杆3布置在单联蜗轮的不同圆周部上,也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作为对本实施例的改进,本滚齿机工作台旋转运动消隙机构还包括蜗杆支撑座5,所述阻尼蜗杆3的两端分别设置在蜗杆支撑座5上,且阻尼蜗杆3的两端和蜗杆支撑座5的配合面间设置有静压油腔6,所述蜗杆支撑座5上设置有与静压油腔6连通的进油通道7和出油通道8。通过静压轴承结构支撑阻尼蜗杆3,静压轴承结构刚性好、承载大、不易损坏,在蜗轮蜗杆传动副承受大载荷时也能保证传动精度,可使消隙机构长期免维护。
作为对本实施例的改进,所述阻尼蜗杆3的一端设置有与其在周向上转动配合、并在轴向上固定配合的活塞9,所述活塞9与蜗杆支撑座配5合形成驱动阻尼蜗杆3沿其轴向移动的油缸结构。通过油缸结构控制阻尼蜗杆3的轴向距离,实现调节阻尼蜗杆3对蜗轮施加的阻力,从而可靠消除蜗轮蜗杆传动间隙。当然在不同实施方式中,也可采用控制阻尼蜗杆3与蜗轮异步转动时间差来控制阻尼蜗杆3对蜗轮施加的阻力,同样能起到消除蜗轮蜗杆传动间隙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371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