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连接轴孔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37507.1 | 申请日: | 201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112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近藤正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捷太格特转向系统(厦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00 | 分类号: | G01B5/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原创专利事务所 35101 | 代理人: | 徐东峰 |
地址: | 361026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助力 转向 系统 连接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连接轴孔检测装置,具体是检测机动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重要安装组件(连接轴孔)在组装时所用的孔位尺寸是否正确到位及孔位中金属导电片是否完好的检具。
背景技术
连接轴安装孔位是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机动车方向机装配的组件之一。并且,在方向机安装位置、连接轴孔中金属导电片应与锁紧螺栓相连,以避免车辆起动或行使时转向柱总成的接触异常而损坏其电子元件,使车辆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辅助下安全行驶。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安装组件连接轴孔中金属导电片是否变形、小角度偏移或残留铁屑,品检人员在对其进行主观的目视检查时,根本无法保证其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如不良品流出,将有可能造成连接轴无法装入或金属导电片安装时被强制顶入内部起不了其导电的作用,转向柱总成部件可产生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连接轴孔检测装置,以本实用新型与安装有金属导电片的连接轴孔进行插拔,通过插拔是否顺畅到位以确定在连接轴孔中金属导电片是否安装到位,并以此作为判定出连接轴孔中金属导电片是否变形、小角度偏移或残留铁屑的依据。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连接轴孔检测装置,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连接轴孔检测装置,包括一手持圆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圆杆轴向上缩径连接一可与连接轴孔插拔配合的检轴,检轴上设有一可与连接轴孔中径向安装的金属导电片轴向插拔配合的检槽。
所述的手持圆杆与检轴的连接部为一到位基准环面,当检轴完全与连接轴孔插合时,基准环面顶在连接轴孔的端面上,因此通过基准环面是否与连接轴孔的端面相顶,判断检轴是否完全插入连接轴孔。
所述的检轴的径向上对称设有一对可与金属导电片及检槽垂直的校位面,当需要把检轴插入连接轴孔,并且使检槽与连接轴孔中径向金属导电片轴向插合时,通过目视使校位面与金属导电片垂直,即可使检槽与金属导电片在轴向和径向上同时对位,即可把检轴插入连接轴孔,并通过检槽与金属导电片插拔检查金属导电片在连接轴孔中是否变形、小角度偏移或残留有铁屑,以判断金属导电片在连接轴孔中是否安装到位。
所述的检轴前端设有可与连接轴孔自动导向共轴对位的导向斜面,在检轴插入连接轴孔时,导向斜面与连接轴孔自动导向,使检轴与连接轴孔共轴线对位,便于检轴快速插入连接轴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检轴与连接轴孔插拔,实现金属导电片与检槽的插拔配合,若金属导电片在连接轴孔中是否变形、小角度偏移或残留有铁屑,则检轴无法完全插入连接轴孔,以此判断金属导电片在连接轴孔中是否安装到位,通过本实用新型检测,可确保所有机动车方向机装配位置的连接轴孔中的金属导电片安装到位,以避免因金属导电弹片变形在安装时强行顶入使其处于非安装位置处而使连接轴与方向机组装受阻,以避免车辆起动或行使时转向柱总成的接触异常而损坏其电子元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检轴与连接轴孔、检槽与金属导电片插拔配合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检轴插入安装有金属导电片的连接轴孔前的结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检轴插入连接轴孔、金属导电片插入检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识为:10.手持圆杆;11.检轴;12.到位基准环面;13.校位面;14.检槽;20.连接轴孔;30.金属导电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中所示的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连接轴孔检测装置,包括一手持圆杆10,手持圆杆10轴向上缩径连接一可与连接轴孔20插拔配合的检轴11,检轴11上设有一可与连接轴孔20中径向安装的金属导电片30轴向插拔配合的检槽14,手持圆杆10与检轴11的连接部为一到位基准环面12,检轴11的径向上对称设有一对可与金属导电片30及检槽14垂直的校位面13,检轴11前端设有可与连接轴孔20自动导向以让两者共轴对位的导向斜面15。
下面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具体实施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捷太格特转向系统(厦门)有限公司,未经捷太格特转向系统(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375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包含胶体果胶铋的滴丸
- 下一篇:骨化三醇片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