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自动放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37525.X | 申请日: | 201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144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陆文周;肖锋;郝亚飞;韩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恒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同泽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45 | 代理人: | 闫彪 |
地址: | 201804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自动 放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自动放电装置,属于电池电芯制造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锂电池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已被广泛的利用到了各个领域,但在电池分选测试的过程中,电池要经过几次的充放电。然而传统的方式,是将电池串联后接入放电电阻,将放电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直接消耗掉,这不仅浪费了能量还会使系统的温度升高,降低了元件的使用寿命和系统的稳定性;而人力组装电池组和接入电阻的过程也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如何将电池的放电能量回收再利用或送回电网,节约能源的同时保护了环境,这在国内外已经被引起了广泛关注。目前,在电池生产过程中都要对电池进行充,放电试验,很多厂商也对能量回收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发明一种能够进行自动化的将电池的放电能量进行回收和再利用的装置,以达到节省能源,提高用电效率,节约人力成本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浪费能量以及效率低下缺点,提供一种可以将电能回馈电网并较为自动化的电池自动放电装置。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自动放电装置包括:
支架、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探针机构和气缸,所述探针机构下方设置有举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机构含有垫板和设置于所述垫板上的探针;所述气缸的连杆连接所述垫板,所述探针通过导线连接有放电电路;所述放电电路具有控制模块和DC/AC转换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端口连接有上位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
1.所述探针包括相互嵌套并相互绝缘的外探针和内探针;所述内探针的一端制有从外针头的中心部位伸出的内针头;所述外针头的头部由多个弯曲且具有弹性的金属条沿外针头的周向间隔排列成灯笼状。
2.所述DC/AC转换模块的AC输出端连接电网。
3.所述上位机的输出端口还连接至所述举升机构和探针机构的控制端。
4.所述气缸的连杆与所述垫板间通过螺纹啮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自动放电装置,使用带有气缸的探针机构和举升机构,使用气动代替人力,同时,通过上位机和控制器实现自动化的放电过程,大大的节约了人力成本而且更加安全可靠;放电的电能经过DC/AC转换回馈电网又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路示意图。
图中标号示意如下:1-支架,2-探针机构,3-举升机构,4-控制器,5-DC/AC转换模块,6-串联电池组,7-企业内部电网。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电池自动放电装置。
本实施例采用支架1架设于电池电芯生产流水线上方,电池电芯可固定在举升机构3上,举升机构3将电芯举升后,探针机构2下压;由于探针机构2与气缸间采用螺纹啮合连接,可以调节高度以适应不同的电芯。探针机构2具有多个探针,探针包括相互嵌套并相互绝缘的外探针和内探针;内探针的一端制有从外针头的中心部位伸出的内针头;外针头的头部由多个弯曲且具有弹性的金属条沿外针头的周向间隔排列成灯笼状,内外探针头分别用来给电池放电使用和测试电池电压使用,外枕头的灯笼状能够保证接触面积稳定,测试更为准确。串联电池组6通过探针,连接到DC/AC转换模块5,直流的电能被转换成交流电能然后输送到企业内部电网7供其它用电设备使用。控制器4时刻监视和控制DC/AC转换模块的工作状态,当串联电池组6的电压低于预先设定的值时,就自动断开DC/AC转换模块5,以防止过度放电对电池电芯产生损伤。举升机构3和探针机构2的气缸均由一台上位机来进行控制;控制器4通过通信端口跟上位机连接,由此可以方便的对电压预设值进行设置;操作人员只需使用上位机便可轻松操作,并可根据上位机的各种提示了解当前工作状态。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恒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恒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3752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