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液面高度警示功能的储液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38808.6 | 申请日: | 201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023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张丹凤;林淦 | 申请(专利权)人: | 漳州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连耀忠 |
地址: | 363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面 高度 警示 功能 储液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储液瓶,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液面高度警示功能的储液瓶。
背景技术
储液瓶是生物化学实验室和分子生物实验室中常用的一种用于放置化学溶液的装置。目前,现有技术的储液瓶一般都由玻璃制备而成,且现有技术的储液瓶大多都是简单的一个玻璃瓶体,因而其往往没有液面高度警示功能,使得实验人员不容易控制该储液瓶的装载量,而经常将化学溶液装得过满或过少,从而导致其不符合玻璃储液瓶的容量要求,进而不利于实验人员进行实验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带液面高度警示功能的储液瓶,其能够帮助实验人员更好地控制储液瓶中化学溶液的装载量,使其不符合玻璃储液瓶的容量要求,并有利于实验人员进行实验操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液面高度警示功能的储液瓶,包括储液瓶本体,该储液瓶本体装有用于警示其液面高度的液面高度报警器。
所述储液瓶本体的侧壁底部还装有开关阀门。
所述液面高度报警器包括蜂鸣器、探测器和控制电路板,探测器的输出接至控制电路板的输入,该控制电路板的输出接至蜂鸣器的输入;所述液面高度报警器安装于所述储液瓶本体的瓶口处,且其探测器位于所述储液瓶本体内。
与现有技术的储液瓶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该储液瓶本体装有用于警示其液面高度的液面高度报警器,使得实验人员可以利用该液面高度报警器严格控制其倒入该储液瓶本体中的化学溶液的容量,从而使该储液瓶本体中所装入的化学溶液不至于太多或太少,因而能够满足储液瓶本身的容量要求,并有利于实验人员进行实验操作;
2、由于该储液瓶本体的侧壁底部还装有开关阀门,使得实验人员能够利用该开关阀门轻松地将储液瓶本体内部的化学溶液取出,以开展实验,从中克服了现有技术的储液瓶采用倾倒的方式取出化学溶液所存在的不利于实验操作的不足之处。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液面高度警示功能的储液瓶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请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液面高度警示功能的储液瓶,包括储液瓶本体1,该储液瓶本体1装有用于警示其液面高度的液面高度报警器2,具体该液面高度报警器2包括蜂鸣器、探测器21和控制电路板,探测器21的输出接至控制电路板的输入,该控制电路板的输出接至蜂鸣器的输入,该液面高度报警器2安装于储液瓶本体1的瓶口处,且其探测器21位于储液瓶本体1内。
作为一种优选,本实用新型还在上述储液瓶本体1的侧壁底部安装了一个开关阀门3,如此,实验人员可以利用该开关阀门3轻松地将储液瓶本体内部的化学溶液取出,以顺利开展实验。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液面高度警示功能的储液瓶,其安装有液面高度报警器2后,实验人员可以利用该液面高度报警器2严格控制其倒入该储液瓶本体1中的化学溶液的容量,具体操作是:实验人员往该储液瓶本体1内倒入相应的化学溶液,液面高度报警器2的探测器21对其进行实时探测,当该化学溶液的倾倒量达到该液面高度报警器2所预先设置的液面高度值时,探测器21将所探测到的信号输出给控制电路板,使控制电路板向蜂鸣器发送信号,则该蜂鸣器发出蜂鸣音,以此对实验人员进行警示,使实验人员停止倾倒动作。
在实验过程中,实验人员只需通过安装在储液瓶本体1上的开关阀门3,即可很方便地让储液瓶本体1内的化学溶液向外排出。这种方式与传统直接通过储液瓶本体的瓶口向外倾倒化学溶液的方式相比,一方面其操作更加简单,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发生化学溶液倾倒时意外洒落的现象。
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液面高度警示功能的储液瓶,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漳州师范学院,未经漳州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388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