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端子引线及具有该端子引线的电化学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42219.5 | 申请日: | 2012-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886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桥本大祐;渡边拓郎;横井庆一;畑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昭和电工包装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2/30 | 分类号: | H01M2/30;H01G11/7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金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端子 引线 具有 电化学 设备 | ||
1.一种端子引线,具有配置在容纳电化学要素的外装体的内侧的内端部、和配置在外装体的外侧的外端部,并具有作为基材的板状金属基材,并且,在与外装体的密封部对应的部分设置有绝缘用树脂膜,其特征在于,
在金属基材的厚度方向两面设置有表面涂层,并且,
配置在金属基材的厚度方向两面中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表面涂层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涂布量比配置在金属基材的厚度方向两面中的宽度方向中间部的表面涂层的宽度方向中间部的涂布量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引线,其特征在于,
表面涂层含有从由壳聚糖及壳聚糖衍生物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种化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引线,其特征在于,
表面涂层的宽度方向中间部的涂布量为1~500mg/m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引线,其特征在于,
表面涂层的宽度方向中间部的涂布量为1~500mg/m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引线,其特征在于,
表面涂层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涂布量相对于表面涂层的宽度方向中间部的涂布量少30~8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引线,其特征在于,
表面涂层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涂布量相对于表面涂层的宽度方向中间部的涂布量少30~8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引线,其特征在于,
金属基材的厚度方向两面中的、表面涂层的涂布量比表面涂层的宽度方向中间部的涂布量少的区域为,相对于金属基材的宽度尺寸从金属基材的宽度方向两端边分别向宽度方向中间部侧至少延伸到5%的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引线,其特征在于,
金属基材的厚度方向两面中的、表面涂层的涂布量比表面涂层的宽度方向中间部的涂布量少的区域为,相对于金属基材的宽度尺寸从金属基材的宽度方向两端边分别向宽度方向中间部侧至少延伸到5%的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引线,其特征在于
金属基材的厚度方向两面中的、表面涂层的涂布量比表面涂层的宽度方向中间部的涂布量少的区域为,相对于金属基材的宽度尺寸从金属基材的宽度方向两端边分别向宽度方向中间部侧最大延伸到30%的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引线,其特征在于,
金属基材的厚度方向两面中的、表面涂层的涂布量比表面涂层的宽度方向中间部的涂布量少的区域为,相对于金属基材的宽度尺寸从金属基材的宽度方向两端边分别向宽度方向中间部侧最大延伸到30%的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引线,其特征在于,
端子引线的内端部电连接有作为电化学要素的电池元件的板状集电体,并成为该板状集电体相对于内端部的厚度方向两面中的至少一方的面覆盖其宽度方向整个区域的重合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引线,其特征在于,
端子引线的内端部电连接有作为电化学要素的电池元件的板状集电体,并成为该板状集电体相对于内端部的厚度方向两面中的至少一方的面覆盖其宽度方向整个区域的重合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引线,其特征在于,
在端子引线中的与外装体的密封部对应的部分,以覆盖该部分的整个周面的状态熔融粘接有绝缘用树脂膜。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端子引线,其特征在于,
绝缘用树脂膜中的至少与端子引线的接触面由酸改性聚乙烯或者酸改性聚丙烯形成。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引线,其特征在于,
在端子引线中的与外装体的密封部对应的部分,以覆盖该部分的整个周面的状态熔融粘接有绝缘用树脂膜。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端子引线,其特征在于,
绝缘用树脂片中的至少与端子引线的接触面由酸改性聚乙烯或者酸改性聚丙烯形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引线,其特征在于,
在端子引线中的与外装体的密封部对应的部分,以覆盖该部分的整个周面的状态通过粘接剂粘接有绝缘用树脂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昭和电工株式会社;昭和电工包装株式会社,未经昭和电工株式会社;昭和电工包装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4221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