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免钢丝绳调平衡的双柱液压汽车举升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43742.X | 申请日: | 2012-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84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洪寅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洪寅生 |
主分类号: | B66F7/00 | 分类号: | B66F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4 | 代理人: | 徐小蓉 |
地址: | 20007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丝绳 平衡 液压 汽车 举升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举升机,具体涉及一种免钢丝绳调平衡的双柱液压汽车举升机。
背景技术
汽车举升机是用以支撑汽车底盘或车身的某一部分使汽车升降的设备。液压式汽车举升机作为汽车举升机家族中的一员,它有着其他举升机无法比拟的优势,如它的结构工作范围广,可维修高顶棚车辆,工作空间空旷等。
现有的双柱液压汽车举升机,通常在左右两边立柱内设置举升装置并通过液压软管来连接,它的一个不足的地方就是左右两个液压缸在开始举升时有一个时间差,这会导致因左右两边的举升速度不一样而导致举升失衡,为此,现有的举升机在液压举升机的基础上增加了钢丝绳的同步系统。钢丝绳同步系统现已被市场上的同类举升机广泛采用,但是钢丝绳易断股、磨损,系统内配件需要大量的维护,钢丝绳铆接处易断开,能够导致液压油路系统中突然失压或者增压,从而使得未断开的钢丝绳要承受负载全部重量及冲击力的危险,液压系统易产生过压的危害,引发爆裂。钢丝绳本身的金属性质决定其具有延展性,因此钢丝绳易延长,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经常调节,或者需要增加针对钢丝绳的机械或者电器检测机构,从而造成系统成本的增加。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急需一种可以免用钢丝绳调平衡的双柱液压汽车举升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免钢丝绳调平衡的双柱液压汽车举升机,该举升机通过在两侧立柱上设置不同大小的主、副油缸,并根据油缸等容积同步的原理使主油缸有杆腔的截面积与副油缸无杆腔的截面积相同,以达到两侧立柱上的托臂架同步举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免钢丝绳调平衡的双柱液压汽车举升机,涉及两侧立柱内的主油缸和副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缸的有杆腔截面积等于所述副油缸无杆腔的截面积,所述主油缸的有杆腔与所述副油缸的无杆腔通过一油管串联连接。
所述主油缸为双作用缸,所述副油缸为单作用缸。
所述主油缸和副油缸的行程相同。
所述主油缸和副油缸采用链轮式设置结构,具体为: 所述主油缸和副油缸分别固定于所述两侧立柱的底部,在所述主油缸和副油缸的活塞杆顶端分别安装一可转动的链轮,同时在所述链轮上啮合设置有一链条,所述链条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油缸的缸筒上,其另一端固定于与所述立柱滑动配合的托臂架上;所述主油缸的无杆腔与一泵站相连通。
所述主油缸和副油缸采用倒置式设置结构,具体为: 所述主油缸和副油缸均呈倒置状,所述两油缸上的活塞杆顶端分别固定于所述两侧立柱的底板上,同时在所述主油缸和副油缸的缸筒上分别固定有一托臂架;所述主油缸的无杆腔与一泵站相连通。
所述主油缸和副油缸采用直顶式设置结构,具体为: 所述主油缸和副油缸分别固定于所述两侧立柱的底部,同时在所述主油缸和副油缸的活塞杆上分别固定一托臂架;所述主油缸的无杆腔与一泵站相连通。
所述主油缸和副油缸采用倒拉式设置结构,具体为: 所述主油缸和副油缸分别倒挂固定于所述两侧立柱的顶板上,同时在所述主油缸和副油缸的活塞杆上分别固定有一托臂架,其中所述主油缸为单作用缸,所述副油缸为双作用油缸;所述副油缸的有杆腔与一泵站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可保持两侧托臂架同步举升,免去双柱液压汽车举升机通常采用钢丝绳同步系统所带来的各种安全和维护问题;并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同步稳定性高,后期所需维护保养较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采用链轮式油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倒置式油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采用直顶式油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倒拉式油缸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如图1-4,图中标记1-12分别为:主立柱1、副立柱2、主油缸3、副油缸4、活塞杆5、活塞杆6、链轮7、链条8、托臂架9、油管10、泵站11、油管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洪寅生,未经洪寅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437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