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并列式增压缸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44077.6 | 申请日: | 2012-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094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巨力气动液压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3/00 | 分类号: | F15B3/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张明 |
地址: | 523581 广东省东莞市南城区水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并列 增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增压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并列式增压缸。
背景技术
目前在机械加工、包装等行业广泛应用增压缸,随着人们在使用过程中的需求的不同,增压缸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从目前市场上存在的产品来看,大致可以分为气压缸(即空压缸)、液压缸以及气液增压缸。其中气压缸具有压缩空气取得方便、清洁环保的优点,液压缸具有输出力高及液压油不可压缩的优点,而气液增压缸由于集合了上述两种增压缸的优点而得到用户的广大关注。目前市场上的气液增压缸一般包括有储油缸筒、增压缸筒和预压缸筒,首先液压油在储油缸筒内进行一次增压,后经油管输入到增压缸筒内进行二次增压,从而推动预压缸筒内的冲压杆对物体进行冲压。由于油管在工作场合容易被划损,长期输送液压油也比较容易老化,一旦破裂则必须重新更换,影响工作的稳定性,且容易弄脏工作场所,浪费劳动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并列式增压缸,该并列式增压缸不容易损坏,工作稳定,可以有效提高运动速度及输出的打压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并列式增压缸,包括有预压缸筒、增压缸筒、过油缸筒和储油缸筒,所述预压缸筒、增压缸筒、过油缸筒和储油缸筒依次并列安装;所述储油缸筒包括有储油前盖和储油后盖,所述储油前盖和储油后盖之间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储油前盖和储油后盖固定连接,所述储油前盖开设有油道,所述储油后盖设置有与气源连通的气口A;所述过油缸筒包括有过油前盖和过油后盖,所述过油前盖和过油后盖均开设有油道,所述过油前盖的油道与储油前盖的油道连通;所述增压缸筒包括有增压前盖、增压中盖和增压后盖,所述增压中盖和增压后盖均开设有油道,所述增压中盖的油道与过油后盖的油道连通;所述增压前盖与增压中盖形成的腔体内设置有增压活塞,所述增压活塞连接有增压杆,所述增压前盖开设有气口B,所述增压中盖开设有气口C;所述预压缸筒包括有预压前盖和预压后盖,所述预压前盖和预压后盖形成的腔体内设置有前活塞,所述前活塞连接有前杆,该前杆可伸出预压前盖,所述预压前盖开设有气口D,所述预压后盖开设有油道,该油道与增压后盖的油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预压前盖的前端设置有法兰,所述法兰与预压前盖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储油后盖开设有注油孔,该注油孔与储油缸筒的内腔连通。
其中,所述储油后盖开设有观察孔,该观察孔与储油缸筒的内腔连通。
其中,所述储油前盖开设有出油口,该出油口与储油缸筒的内腔连通。
其中,所述预压后盖设置有压力表,该压力表与预压缸筒的内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并列式增压缸,通过在储油缸筒和增压缸筒之间设置过油缸筒,可将储油缸筒内受压的液压油顺利输入增压缸筒内进行增压,不同于以往的增压缸结构采用油管将储油缸筒内受压的液压油输入增压缸筒内进行增压,避免由于油管不小心被划损或者老化后无法承载受压的液压油而破裂的现象,本实用新型结构牢固,不容易被损坏,工作稳定,可以有效提高运动速度及输出的打压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并列式增压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并列式增压缸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的A-A剖视图。
图1至图3中包括有标记:
1——预压缸筒 2——增压缸筒
3——过油缸筒 4——储油缸筒
5——气口A 6——气口B
7——气口C 8——气口D
9——法兰 10——压力表
11——预压前盖 12——预压后盖
13——前活塞 14——前杆
21——增压前盖 22——增压中盖
23——增压后盖 24——增压活塞
25——增压杆 31——过油前盖
32——过油后盖 41——储油前盖
42——储油后盖 43——固定杆
421——注油孔 422——观察孔
411——出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巨力气动液压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巨力气动液压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440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棒材线冷床卸钢小车高精度同步液压升降系统
- 下一篇:触摸感应开关发射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