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内爬梯的通信塔塔身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44188.7 | 申请日: | 2012-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348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葛忙根;葛忙喜;姚根奎;张孝峰;陈伟;陈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北洋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2/00 | 分类号: | E04H12/00;E06C9/04 |
代理公司: | 泰州地益专利事务所 32108 | 代理人: | 王楚云 |
地址: | 225300 江苏省泰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爬梯 通信 塔塔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信塔塔身,更确切的说是一种带内爬梯的通信塔塔身。
背景技术
通信塔普遍较高,为了使操作工人能够更方便的到达通信塔的顶部工作,通信塔上通常都安装有爬梯,现有技术中的爬梯的脚踏板直接与连接筒的内表面焊接连接,工人需要在连接筒内进行焊接作业,劳动强度较大,且工作环境恶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带有内爬梯,使用较为方便,内爬梯与连接筒的连接点较少,安装方便快速,工人不需要进入连接筒内进行焊接工作的带内爬梯的通信塔塔身。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带内爬梯的通信塔塔身,包括一连接筒,所述的连接筒的两端设置有内法兰,所述的通信塔塔身还包括内爬梯,所述的内爬梯包括两个连接杆,所述的连接杆与所述的连接筒的内表面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内爬梯包括一承重杆和脚踏杆,所述的脚踏杆交错布置在所述的承重杆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脚踏杆与所述的承重杆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的连接杆与所述的承重杆相连接且垂直于所述的承重杆。
本实用新型的带内爬梯的通信塔塔身的优点是:带有内爬梯,使用较为方便,内爬梯与连接筒的连接点较少,安装方便快速,工人不需要进入连接筒内进行焊接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带内爬梯的通信塔塔身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带内爬梯的通信塔塔身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的内爬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
1、连接筒;11、内法兰;
2、内爬梯;21、承重杆;22、脚踏杆;23、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本实用新型的带内爬梯的通信塔塔身的优点是:带有内爬梯,使用较为方便,内爬梯与连接筒的连接点较少,安装方便快速,工人不需要进入连接筒内进行焊接工作。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带内爬梯的通信塔塔身,包括一连接筒1,该连接筒1的两端设置有内法兰11,该通信塔塔身还包括内爬梯2,该内爬梯2包括两个连接杆23,该连接杆23与该连接筒1的内表面相连接。
如图3所示,该内爬梯2包括一承重杆21和脚踏杆22,该脚踏杆22交错布置在该承重杆21两侧。
如图1、图2、图3所示,该脚踏杆22与该承重杆21处于同一平面内,该连接杆23与该承重杆21相连接且垂直于该承重杆21。
以上仅仅以一个实施方式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路,在系统允许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扩展为同时外接更多的功能模块,从而最大限度扩展其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北洋通讯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北洋通讯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441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支撑通信塔平台的牛腿连接件
- 下一篇:用于污染土壤储存的充气膜结构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