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频感应加热电源用水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44229.2 | 申请日: | 2012-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963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周涤若;张海涛;许启腾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彼岸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42 | 分类号: | H01B7/42;H01B7/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频 感应 加热 电源 水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频感应加热电源用水电缆。
背景技术
目前便携式中频感应加热电源会采用手持变压器,手持变压器输入端与主机输出端之间的水电缆内会形成高电压(一般在1000V至2500V之间)和大的输出电流。在通常状况下,水电缆采用耐高温耐高压的高温高压导线作为载流体。在水管内通入冷却水对导线进行冷却。但这种方法有一个最大的缺点是:因为导线绝缘外皮的存在会增大导线与水之间的热阻,导致热传导不畅,从而降低水冷的效果,存在导线熔断的可能。同时导线绝缘外皮也容易破损,而绝缘外皮一旦破损还会导致手持变压器带电,甚至烧损机器。
中频加热电源工作在较高的频率,且功率较大,中频加热电源水电缆中通有高频强电流。水电缆的高频强电流,产生极强的磁场,在强磁场的作用下,电流趋向于传输介质的表面。采用普通铜缆制作导致而成的水电缆的电流沿水电缆的表面传输,减小了水电缆的有效导电面积,从而导致了水电缆的电阻增大,电感减低,不利于大功率强电流的传输。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上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使用安全,热损小的中频感应加热电源用水电缆。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频感应加热电源用防漏电的水电缆,包括一个回水
管和两个出水管,所述回水管和出水管一端连接手持变压器外壳,另一端连接汇流管,两个出水管内均设置有导线,所述导线连接手持变压器的线圈,所述出水管连接有中空的分离式铜接头,所述分离式铜接头通过管路与汇流管连接, 导线一端通过转换接头连接线圈引出线,导线另一端连接分离式铜接头,分离式铜接头外接中频感应加热电源,所述导线为若干股漆包铜绞线。
上述手持变压器外壳和汇流管均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将漆包铜绞线应用在水冷电缆中,由于相邻铜线之间不能构成导电回路,能有效的抑制集肤效应,有利于电流的纵向传输。多股漆包铜绞线结构比实心裸铜线更加柔软,表面积更大,具有很好的散热性能。同时,多股漆包铜绞线由于内部材质不直接与外界接触,耐腐性强,使用寿命长,增长了水冷电缆的使用寿命。漆包铜绞线柔韧性较好,方便移动。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手持变压器外壳,2出水管,3线圈引出线, 4转换接头,5回水管,6导线,7分离式铜接头,8汇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频感应加热电源用防漏电的水电缆,
包括一个回水管5和两个出水管2,所述回水管5和出水管2一端连接手持变压器外壳1,另一端连接汇流管8,两个出水管2内均设置有导线6,导线6连接手持变压器的线圈,出水管2连接有中空的分离式铜接头7,分离式铜接头7通过管路与汇流管8连接,导线6一端通过转换接头4连接线圈引出线3,导线6另一端连接分离式铜接头7,分离式铜接头7外接中频感应加热电源,导线6为若干股漆包铜绞线。手持变压器外壳1和汇流管8均接地。
汇流管8的水流入出水管2,将出水管2内的导线6冷却,然后流入手持变压器内,最后从回水管5流回到汇流管8。
本实用新型中的导线6采用若干股漆包铜绞线,从而代替普通铜缆,便可有效地抑制集肤效应,提高水电缆的电流传输特性。多股极细漆包线均匀的绞合形成漆包铜绞线,组成漆包铜绞线的多股漆包线之间没有横向电流,电流沿着漆包线传输,这就相当于提高了水电缆的有效导电面积,降低水电缆的电阻,所以能有效地抑制集肤效应。这就提高了水电缆的高频电流传输特性。连接手持变压器和水电缆的部分单位截面积通过的电流最大,且连接手持变压的前端,电压变化范围较大,此处的连接线也要尽可能的抑制集肤效应,并且连接线要耐高压和高温,所以此处的连接线须为高温高压线。
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彼岸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彼岸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442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矿井终端电机安全监控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