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轨枕脱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44466.9 | 申请日: | 2012-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040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何德裕;黄利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德裕 |
主分类号: | B28B13/06 | 分类号: | B28B13/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金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297 | 代理人: | 胡清方;彭友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枕 脱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工厂化生产轨枕生产线中的一个部分,具体地说是一种轨枕脱模装置。
背景技术
轨枕生产一般包括模具清理、喷涂脱模剂、安装预埋螺杆、安装并拉直钢筋、装料振动、蒸氧固化,取螺丝、切断钢筋及脱模等步骤。传统的轨枕脱模装置一般包括一个行吊,通过行吊将带有轨枕的模具吊起来后,再对模具进行180度翻转,用敲击方法取出模具内的轨枕。这种方式不仅人工劳动强度大,而且还很容损坏轨枕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向社会提供一种劳动强度小,对轨枕基本无损害的轨枕脱模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轨枕脱模装置,包括外框架、内框架和翻转框,所述外框架通过滑动机构与所述内框架滑动连接,在所述外框架上设有第一油缸,所述第一油缸与所述内框架上横梁绞连,在所述内框架上设有第二油缸和差速旋转机构,所述差速旋转机构的输入端通过曲轴与所述第二油缸连接,所述差速旋转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翻转框连接,在所述翻转框的四角上设有锁紧爪。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差速旋转机构包括齿轮箱,所述齿轮箱内设有相互啮合的大齿轮和小齿轮,所述大齿轮通过与所述曲轴与所述第二油缸连接,所述小齿轮的中心轴与所述翻转框连接。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滑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外框架的内侧壁上的V型轨道和设在内框架外壁上的V型轮,所述V型轮与所述V型轨道滑动接触。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所述第一油缸的两个油腔之间设有串联阀。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还包括轨枕接出机构。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轨枕接出机构包括一对平行布置的横截面为槽形的底梁、一对衍梁和一个接轨小车,所述接轨小车通过第一滚轮组设在衍梁上,所述衍梁通过设置在底梁的槽内的第二滚轮组与所述底梁滑动连接。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接轨小车由第一电机驱动。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衍梁由第二电机驱动。
本实用新型具有脱模时劳动强度小,可以自动实现轨枕出模,且对轨枕基本无损害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图1至图3,图1至图3揭示的是一种轨枕脱模装置,包括外框架1、内框架2和翻转框3,所述外框架1通过滑动机构22与所述内框架2滑动连接,在所述外框架1上设有第一油缸11,所述第一油缸11与所述内框架2上横梁21绞连,在所述内框架2上设有第二油缸12和差速旋转机构13,所述差速旋转机构13的输入端通过曲轴14与所述第二油缸12连接,所述差速旋转机构13的输出端与所述翻转框3连接,在所述翻转框3的四角上设有锁紧爪31。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差速旋转机构13包括齿轮箱131,所述齿轮箱131内设有相互啮合的大齿轮132和小齿轮133,所述大齿轮通过与所述曲轴14与所述第二油缸12连接,所述小齿轮133的中心轴134与所述翻转框3连接。所述滑动机构22包括设置在外框架1的内侧壁上的V型轨道221和设在内框架2外壁上的V型轮22,所述V型轮22与所述V型轨道221滑动接触。相对于内框架2的四个角的地面上设有四根撞击桩47。
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第一油缸11的两个油腔111、112之间设有串联阀113,当模具被翻转180度后,接通串联阀113可依靠内框架2、翻转框3、模具和模具内的轨枕的自重,自由落下,模具撞击在撞击桩47上,将轨枕脱出,落在接轨小车43,实现不用人工敲击,而自动脱模。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轨枕接出机构4。所述轨枕接出机构4包括一对平行布置的横截面为槽形的底梁41、一对衍梁42和一个接轨小车43,所述接轨小车43通过第一滚轮组44设在衍梁42上,所述衍梁42通过设置在底梁41的槽46内的第二滚轮组45与所述底梁41滑动连接。所述接轨小车43由第一电机驱动。所述衍梁42由第二电机驱动。为了便于说明,图3中的接转小车43画在外面,与其它图中的实际位置不符。
本实用新型的外框架1和内框架2安装在步进生产线的停模台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德裕,未经何德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444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