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燃机余热锅炉穿墙管的隔热保温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46340.5 | 申请日: | 2012-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997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邹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广前电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37/36 | 分类号: | F22B37/36 |
代理公司: | 广州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61 | 代理人: | 张文雄 |
地址: | 5182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8***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余热 锅炉 穿墙 隔热 保温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温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燃机余热锅炉穿墙管的隔热保温结构。属于燃机余热锅炉的隔热保温设备技术领域。
国内首批引进的390MW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与M701F燃机配套的余热锅炉型号为NG‑M701F‑R,采用模块化结构,从炉前至炉后(即沿烟气流动方向)依次布置了六个模块,分别为再热器2、再热器1、高压蒸发器、高压省煤器、中压过热器和低压过热器。这几个模块依次从底部联箱接出管道穿过炉底板,原锅炉厂家采用在底板铺设保温棉,保温棉上预留穿墙管孔,底板外采用膨胀节密封烟气的常规方法;由于机组每天起停,穿墙管上下移动,左右摆动,沿穿墙管壁周围保温隔热失去弹性间隙过大,致使密封失效,造成烟气泄漏,使炉内高温烟气直接传递到底板上,导致炉底板温度升高,炉底板温度在160~230℃之间,膨胀节伸缩大,长期超温,使用寿命大大缩短;同时散失宝贵的热能,降低了能量的利用率,造成经济损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易致命密封失效、烟气泄漏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燃机余热锅炉穿墙管的隔热保温结构。该保温结构具有结构简单、节能降耗、改善环境,可大大提高了膨胀节的使用寿命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
用于燃机余热锅炉穿墙管的隔热保温结构,包括燃机余热锅炉的高温蒸汽穿墙管,其结构特点在于:在高温蒸汽穿墙管的穿墙处三层隔热保温层;隔热保温层之一由弹性金属网包裹保温棉构成、呈环状,其内径略小于高温蒸汽穿墙管外径、与高温蒸汽穿墙管形成压迫式连接关系;隔热保温层之二由保温棉构成,位于隔热保温层之一与保温隔热墙的连接处;隔热保温层之三由保温棉构成,位于隔热保温层之一与锅炉底板的连接处;在隔热保温层之二、隔热保温层之三与保温隔热墙的连接处设置弹性金属包裹网,隔热保温层之一绕高温蒸汽穿墙管作环状包裹,隔热保温层之二绕隔热保温层之一作环状包裹,隔热保温层之三绕隔热保温层之一、隔热保温层之二作环状包裹,形成二纵一横三重弹性隔热保温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改进方案是:在隔热保温层之一的外侧壁可以设置若干个弹簧箍。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改进方案是:隔热保温层之一的弹性金属网可以由折叠式加厚不锈钢网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改进方案是:隔热保温层之一的弹性金属网可以由折叠式加厚不锈钢网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改进方案是:用于包裹隔热保温层之二、隔热保温层之三的弹性金属包裹网可以由折叠式不锈钢网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改进方案是:在锅炉底板下表面设有固定板,该固定板可以为“L”形状结构,可以通过焊接方式焊接在锅炉底板下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改进方案是:在“L”形圆环结构形成的内腔中可以设有保温棉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由于在隔热保温层之二、隔热保温层之三与保温隔热墙的连接处设置弹性金属包裹网,隔热保温层之一绕高温蒸汽穿墙管作环状包裹,隔热保温层之二绕隔热保温层之一作环状包裹,隔热保温层之三绕隔热保温层之一、隔热保温层之二作环状包裹,形成二纵一横三重弹性隔热保温结构;因此,在高温蒸汽穿墙管的穿墙处形成坚固的多重弹性隔热保温结构层,保证良好的密封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机组每天起停,穿墙管上下移动、左右摆动,沿穿墙管壁周围保温隔热失去弹性间隙过大,致使密封失效、造成烟气泄漏的问题。具有防止烟气泄漏的有益效果。
2、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节能降耗、改善环境,提高膨胀节的使用寿命的有益效果。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剖面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具体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广前电力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广前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463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