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水喷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47455.6 | 申请日: | 2012-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989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陈宝瑞;徐丽君;李晓兵;田育红;辛晓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5/02 | 分类号: | A01G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韬法业专利代理事务所 11303 | 代理人: | 马丽莲 |
地址: | 100078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水 喷灌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灌溉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节水喷灌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灌溉方式主要包括漫灌(又称地面灌)、畦灌、喷灌、微喷灌和滴灌等。漫灌是目前我国使用最为广泛的灌溉方式,该方式操作简单,但耗水量大,正在逐步被其他节水灌溉方式取代。畦灌与漫灌相比,较为省水,是为取代漫灌的初级灌溉方式。喷灌、微喷灌和滴灌等是节水灌溉方式,但三者均要大量的前期投入,要布设管线,同时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也相对较高。
目前,市场上推广应用的喷灌设备均为大型设备,主要包括行走型和指针型两种,适合大田灌溉。微喷灌和滴灌的市场推广同样以大面积种植区为主,管线布设完成之后,一个开关即可完成大田的灌溉作业。在基于小区实验的研究工作中,现有大型设备和管线明显不能满足多个小区间移动作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水喷灌设备,使其可以在多个小区间移动作业,从而克服现有的节水喷灌设备存在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节水喷灌设备,包括两根横向管道,两根横向管道之间通过多根纵向管道连接,每根纵向管道上分别设置有多个喷头;且其中横向管道的一个端口为进水口,其余的三个端口喷灌时均封闭。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处安装有一个截门,在进水口对角位置的横向管道端口安装有一个泄水阀,其余二个横向管道端口用堵头封闭。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管道与纵向管道为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管道内径大于纵向管道内径。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管道通过变径三通以及活丝与纵向管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管道分为至少两段,段与段之间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多根纵向管道均匀分布,且同一纵向管道上的喷头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纵向管道依次通过三通、垂直管道、外丝与所述喷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管道及纵向管道均为PPR热熔管。
进一步地,由所述横向管道和纵向管道组成的喷水架最大为6m×5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横向管道和竖向管道的组合连接,可作为整体在小区间移动作业,移动方便。
2、横向管道与纵向管道为可拆卸连接,具有安装、拆卸方便的特点,可先拆卸再移动,轻便灵活。
3、横向管道内径大于纵向管道内径,可以保证从横向管道到纵向管道分流后水量充沛,喷灌速度较快。
4、横向管道为分段可拆卸连接,可以根据小区试验需求,适当增减喷罐面积,机动灵活。
5、纵向管道及喷头均匀分布,可以保证出水均匀。
6、采用PPR热熔管作为主要材料,具有轻便、灵活、移动方便、便于存放的优点。
7、本实用新型的节水喷灌设备,尤其适合小区实验的水分处理实验,适于推广应用。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节水喷灌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节水喷灌设备,尤其适合小区实验的水分处理实验,包括两根横向管道1,两根横向管道1之间通过多根纵向管道2连接,每根纵向管道2上分别设置有多个喷头3;且其中横向管道1的一个端口为进水口,其余的三个端口喷灌时均封闭。
优选地,可在进水口处安装有一个截门4,在进水口对角位置的横向管道端口安装有一个泄水阀5,其余二个横向管道端口用堵头6封闭。
优选地,横向管道1与纵向管道2为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横向管道1内径大于纵向管道2内径。
优选地,横向管道1通过变径三通7以及活丝8与纵向管道2连接。
优选地,横向管道1分为至少两段,段与段之间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多根纵向管道2均匀分布,且同一纵向管道2上的喷头3均匀分布。
优选地,纵向管道2依次通过三通9、垂直管道10、外丝11与喷头3连接。
优选地,横向管道1及纵向管道2均为PPR热熔管。
以由横向管道1和纵向管道2组成的喷水架为6m×5m为例,详细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474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下一篇:橡胶树防雨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