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局部热感度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49062.9 | 申请日: | 2012-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118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程新丽;赵孝彬;李军;王晨雪;程立国;秦超;王宁;兰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航天化学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5/50 | 分类号: | G01N25/50 |
代理公司: | 襄阳中天信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8 | 代理人: | 何静月 |
地址: | 441003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局部 热感度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局部热感度测试装置,可以用此装置开展含能材料局部热感度测试,属于含能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含能材料在其研制、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意外热刺激。如摩擦产生的火花、焊接时迸出的火花、仪器因故障而产生的热金属屑、非预期化学反应产生的固体或液体热粒子以及随意乱扔的香烟头等。这些局部热源有可能导致含能材料发生点火、燃烧或爆炸事故。采取试验初步反映含能材料在局部热作用下的敏感性,对于确定其研制、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等环节的热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局部热感度测试装置是开展含能材料局部热感度测试的基础,美国陆军武器研究和发展委员会(ARRADCOM)开展了局部热试验方法(Local Thermal Test)研究,试验在40℃~1050℃之间,每隔100℃选取一个温度点,每组试样进行10次试验,以试样50%爆发的钢珠温度作为试样的临界温度,该方法以临界温度定量的表征含能材料热感度的大小。普林西斯燃烧火花试验用于确定爆炸性材料是否容易被一段安全导火索产生的燃烧火花点燃。待试材料通常以粉末形式进行试验或固体制成直径为4mm、厚为2mm的片状试样。连续进行5次试验,如果材料均未发生点火,则结果判定为负响应(-),如果均发生点火燃烧或爆炸现象,则结果判定为正响应(+),该试验方法只适合粉体、固体试样,并通过目视观察是否点火、燃烧定性判定试样对局部热源的敏感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局部热感度测试装置,其对于固体、粉体、浆状及液体含能材料均能测试其局部热感度,并可通过软件控制实现钢珠的自动进出、计时、抽风及测温,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燃烧室、设置于燃烧室上部的加热炉、钢珠释放机构、用于盛放待测试样的试样池、测试系统;所述加热炉上设有钢珠下落通道、用于跟踪测量加热炉温度的温度测试仪;所述钢珠释放机构包括设置于加热炉钢珠下落通道上方的钢珠仓、用于控制钢珠仓内钢珠掉入钢珠下落通道的释放电磁铁、用于控制钢珠下落通道内的钢珠掉入试样池的试验电磁铁;所述燃烧室内设有用于放置试样池的样品仓、用于捕捉试样池中试样发出的光的光电管;所述测试系统包括用于记录点火延迟时间的计时仪,设置于燃烧室内的用于将试样燃烧时发出的光转化为电信号输送到计时仪、送样机构和风机的光电管。
所述光电管安装在燃烧室右侧壁垂直中心线上,稍高于试样池。
所述燃烧室上设有有机玻璃视窗。
所述燃烧室与风机相连通。
所述样品仓为空心圆柱体,样品仓中心轴线与钢珠下落通道中心轴线位于同一直线。
所述试样池包括便于定量加入液体或浆状试样的半开放池体、与半开放池体活动连接的移动池壁。
还包括一个接收光电管传输来的电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分别对温度测试仪、钢珠释放机构、计时仪、风机发出工作指令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分别与温度测试仪、钢珠释放机构、计时仪、风机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对于固体、液体、粉体及浆状含能材料均可测试其局部热感度。
(2)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系统自动实现钢珠的进出、计时、抽风、温度的测试及数据的处理,操作简单,省时省力。
(3)本实用新型通过数据处理直接计算出平均点火延滞时间,从而可以定量的描述试样局部热感度的高低。
(4)本实用新型采用热的钢珠对试样局部进行加热,真实反映了试样在局部热作用下的危险性,对于研究含能材料的热安全性具有先进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样品仓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试样池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设计成两部分的试样池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航天化学技术研究所,未经湖北航天化学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490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