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层建筑物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49921.4 | 申请日: | 2012-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084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王英姿;熊光晶;吕钊波;张伯谦;毛雪宇;甘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汕头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H1/04 | 分类号: | E04H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韩国胜 |
地址: | 515063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层 建筑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合人类居住的高层建筑物。
背景技术
高层住宅是有效解决城市用地紧缺,实现集约高效用地的住宅形式。但是它在改变人们的生活空间形态的同时也带来了人们与自然环境疏远、人际关系淡漠以及灾害逃生困难的问题。与自然环境疏远是因为高层住宅将居住空间抬离地面,人们难以拥有传统的地面上的庭院;人际关系淡漠是因为高层住宅相对封闭,住户与住户之间没有共同的活动空间也就没有交往的机会;灾害逃生困难是因为遇到灾害(尤其是火灾),人们必须通过室内的楼梯逃生,而楼梯空间狭小,路程长,且存有浓烟和断电的威胁。
为改善上述问题,高层住宅户型设计也可以通过空间的变化做一些改进。比如为提供住户以类似庭院的和外部接触空间,有“入户花园”和加大阳台的悬挑形成“超大阳台”等做法。但是这些都是针对每一住户的,并没有将整个建筑作为一个整体创造出与外环境接触的空间。此外,在逃生通道方面,目前始终是采用内部“楼梯井”,尽管对“井”的防火、排烟、照明等方面不断更新技术,但是其始终是要求逃生者具备相当的身体素质和体力的,无法解决幼小和年老体弱等不具备通过楼梯逃生的身体体力要求的居民难以逃离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层建筑物,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高层住宅使得居民与自然环境疏远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层建筑物,包括:一个住宅主体及位于住宅主体内的多个居住单位,在所述住宅主体外从下至上设置有螺旋状室外通道;
每个所述居住单位均与所述室外通道相连通。
其中,每个所述居住单位包括:第一功能空间和第二功能空间;
所述第一功能空间或第二功能空间与所述室外通道连通;
所述室外通道包括多个室外通道段,相邻两个室外通道段通过室外梯段进行连接,每一个室外通道段均与其连通的第一功能空间或第二功能空间高度相同。
其中,所述第一功能空间和第二功能空间在高度上相差半层,且通过室内楼梯进行连接。
其中,所述住宅主体的中心设有核心交通筒;
所述居住单位设置在所述核心交通筒的周围;
所述住宅主体的首层设有与所述核心交通筒连接的住宅入口门厅。
进一步,所述住宅主体与核心交通筒的水平面截图均为正方形,所述核心交通筒与所述住宅主体在空间上呈45度扭转。
进一步,所述核心交通筒顶部设有一个用于采光通风的小窗。
其中,所述住宅主体首层的室外设有室外楼梯,所述室外楼梯是所述室外通道的起点。
其中,每个所述居住单位从各自的第一功能空间或第二功能空间的楼板延伸出一个户外庭院;所述室外通道位于所述户外庭院的外侧,且室外通道的每一个室外通道段均与其相邻的户外庭院高度相同。
其中,所述住宅主体的每个楼层包括两个所述居住单位;
同层的两个所述居住单位对称分布在所述核心交通筒的周围。
进一步,所述第一功能空间设有与居住单位的入户门靠近的客厅、靠近客厅的卧室、与卧室相邻的餐厅、靠近餐厅的厨房、靠近厨房的第一卫生间和与第一卫生间相邻的储藏间;所述第二功能空间包括靠近室内楼梯的多功能厅、与所述多功能厅相邻的主卧室、设于主卧室内的第二卫生间、靠近主卧室的儿童卧室、靠近多功能厅的第三卫生间。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层建筑物,由于每户居民都有属于自己的户外庭院,使得高层住宅拥有类似独立小别墅一样的环境品质,满足人们对高档住宅的追求,同时又节约了用地;在庭院外围设计室外通道,由于该室外通道可以通往每户居民的户外庭院,从而为人们提供了交流活动的场所,进而也改善了高层住户的人际关系淡漠问题;同时室外通道作为室外的疏散通道,为体力弱的人群在灾害中逃生提供多一个非封闭的更安全的逃生途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层建筑物的一层平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层建筑物的二层平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层建筑物的3-12层双数层平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层建筑物的3-12层单数层平面图。
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层建筑物的建筑效果图。
图6是与图5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层建筑物角度不同的建筑效果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汕头大学,未经汕头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499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网结构脆弱性实时评估系统
- 下一篇:汽车保险的风险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