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换热器螺旋折流板与烧结多孔换热管组合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50840.6 | 申请日: | 2012-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77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梁珊初;方小来;章友军;张正波;廖晓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昌德力石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9/24 | 分类号: | F28F9/24;F28F1/00;F28F19/06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胡根良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热器 螺旋 折流板 烧结 多孔 热管 组合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器,特别涉及到一种换热器螺旋折流板与烧结多孔换热管组合结构。
技术背景
化工制品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换热器。现有技术中螺旋管式换热器由于结构紧凑、传热面积比直管大,温差应力小。因此被广泛使用。他由由一组或多组缠绕成螺旋状的管子置于壳体之中制成的。由于结构紧凑、传热面积比直管大,温差应力小。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热交换效率不是很理想。而且由于工作环境的影响,产品整体磨损很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换热器螺旋折流板与烧结多孔换热管组合结构,将普通的换热管进行改良,并且和螺旋折流板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提高换热效率,降低损耗。
为达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换热器螺旋折流板与烧结多孔换热管组合结构,安装在换热器中,包括安装在换热器内的烧结多孔换热管,所述烧结多孔换热管两端固定在换热器壳体上,换热器中还设有螺旋折流板,螺旋折流板的投影线为螺旋线,螺旋折流板与烧结多孔换热管进行组合,所述烧结多孔换热管表面不平整且具有凹穴和孔隙,其表面上还烧结有一薄金属层。
优选的,所述金属层为铜镍合金或碳钢。这些金属的导热性能好,而且耐磨。
优选的,所述烧结多孔换热管均布在换热器中。这样确保换热更为均匀。
优选的,所述烧结多孔换热管直径为φ19-φ25。具体管径根据实际的换热器进行选择,但是在这个范围中的管径的性价比最高。
通过这样的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螺旋折流板与烧结多孔换热管进行组合,提高换热的效果,所述烧结多孔换热管表面不平整且具有凹穴和孔隙,增大换热面积和换热效率。表面上烧结的薄金属层减少工作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换热器螺旋折流板与烧结多孔换热管组合结构的管道的整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换热器螺旋折流板与烧结多孔换热管组合结构,安装在换热器1中,包括安装在换热器1内的烧结多孔换热管2,所述烧结多孔换热管2两端固定在换热器1壳体上,换热器1中还设有螺旋折流板3,螺旋折流板3的投影线为螺旋线,螺旋折流板3与烧结多孔换热管2进行组合,所述烧结多孔换热管2表面不平整且具有凹穴和孔隙,其表面上还烧结有一薄金属层。所述金属层为铜镍合金或碳钢。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结多孔换热管2均布在换热器1中。所述烧结多孔换热管2直径一般为φ19-φ25。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和现有技术一样,但是通过对烧结多孔换热管2的改良,以及优化其分布,使得其换热效果和现有技术普通的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相比,提高了20%。
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烧结多孔换热管2的改良,其表面添加了薄层金属,使得其使用寿命大大延长,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运行成本也降低了许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昌德力石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新昌德力石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508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攻击盾
- 下一篇:冷却器内换热管板与换热管的层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