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CIE交换系统、装置及交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00716.0 | 申请日: | 2012-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03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苏德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56 | 分类号: | H04L12/5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cie 交换 系统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CIE交换系统、装置及交换方法。
背景技术
PCI Express(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外部组件快速互连总线,下文中简称PCIE)协议,其传输层基于TLP(Transaction Layer Packet,事务层包)报文进行数据交换,采用点对点通信模式,从RC(Root Complex,根节点)到EP(End Point,叶子节点)是一种树形网络结构,RC可直接连接EP或者通过连接一个/多个交换器(Switch)与EP相连,请参考图1。在树形结构中,任意RC与EP间只有一条通路,当该通路出现故障时,该通路两端的RC与EP就无法进行数据交换,导致系统可靠性差。
此外,如果PCI Express交换器下挂的EP较多,每个EP能够占有的带宽就受限于交换器的总带宽。在如图1所示的PCIE交换系统中,交换器Switch11与交换器Switch12之间只有一条链路,交换器12下挂的EP能够占有的带宽就受限于交换器Switch11与交换器Switch12之间的总带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PCIE交换系统、装置及交换方法,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并解决PCIE交换器存在的带宽瓶颈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PCIE交换系统,包括:多个PCIE交换到信元交换的转换桥PECB和多个信元交换模块;所述多个PECB中的每一个PECB与所述多个信元交换模块中的每一个信元交换模块通信相连;
所述多个PECB中的第一PECB,用于接收事务层包报文,将所述事务层包报文转换为信元,并向所述多个信元交换模块中的至少一个信元交换模块发送所述信元;
所述多个信元交换模块中的至少一个信元交换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PECB发送的所述信元,并根据所述信元中包含的所述多个PECB中的第二PECB的ID号将所述信元转发给所述第二PECB,所述第二PECB为所述信元的接收端PECB。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PCIE交换到信元交换的转换桥PECB,所述PECB与多个信元交换模块通信相连,所述PECB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事物层包报文;
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事物层包报文转换为第一信元;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多个信元交换模块中的至少一个信元交换模块发送所述转换模块转换得到的所述第一信元,以使所述信元交换模块向所述信元的接收端PECB发送所述第一信元。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PCIE交换方法,包括:
第一PECB接收事物层包报文,所述PECB为PCIE交换到信元交换的转换桥;
所述第一PECB将所述事物层包报文转换为信元;
所述第一PECB向至少一个信元交换模块发送所述信元,以使所述信元交换模块根据所述信元中携带的接收端PECB的ID号向接收端PECB发送所述信元。
采用多个PECB与多个信元交换模块组建一个交叉交换网架构的信元交换网络,使得任何PECB之间都存在多条交换路径供RC或者EP选择(交换路径数量和信元交换模块的数量相同),在某一节点通过该信元交换网络与其他节点通信时,即使其中存在发生故障的路径,也不会影响节点间的通信,较好地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并且PECB会在多条路径上进行负荷分担,也可有效提高节点之间交换数据的带宽,保证了数据的交换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PCIE系统交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PCIE交换器中总线号的分布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PCIE交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PCIE交换到信元交换的PECB的其中一种具体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PECB与信元交换模块的连接关系图;
图6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PECB实现IO虚拟化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PCIE交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PCIE交换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007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调式立式圆筒形储罐浮顶台架
- 下一篇:一种固定大型支吊架的孔位确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