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回弹限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00739.1 | 申请日: | 2012-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445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今野嘉郎;武居雅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NOK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F9/58 | 分类号: | F16F9/58;F16F1/36;F16F7/00;F16F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00 | 代理人: | 刘昕 |
地址: | 日本国东京都港***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弹 限位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回弹限位器(rebound stopper)。
背景技术
以往,在汽车的悬架等中,为了吸收车体悬空时受到的冲击的能量而设有回弹限位器。作为该回弹限位器,公知有氨基甲酸乙酯制的大致圆筒状的部件(参照专利文献1、2)。参照图14说明上述现有例子中的回弹限位器。图14是表示现有例子中的回弹限位器的安装状态的示意剖面图。
在回弹限位器700中,其一端701与设于杆500的回弹板510抵接,当杆500伸长到一定长度时,其另一端702与设置于气缸600的内周的杆导管610发生触碰。而且,回弹限位器700,因其另一端702与杆导管(rod guide)610触碰,而被回弹板510和杆导管610夹持并被压缩,从而吸收冲击。
但是,由于氨基甲酸乙酯制的回弹限位器700硬度较高,冲击时初始的压缩量(变形量)小,因此存在冲击声音大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2574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392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降低冲突声音的回弹限位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课题,采用了以下的手段。
本发明回弹限位器,其被安装于可在气缸内往复移动的杆的外周,且其一端与设置于所述活塞杆的回弹板对置,另一端与设置于所述气缸的内周的被冲击部件对置,所述回弹限位器为大致筒形的氨基甲酸乙酯制部件,在所述杆沿着所述回弹板移向所述被冲击部件相向的方向移动时,所述另一端与所述冲击部件发生触碰,并被所述回弹板和被冲击部件压缩,从而吸收冲击,所述回弹限位器的特征在于:在两端分别具有多个突起部,且所述一端的突起部和所述另一端的突起部配置于圆周方向上错开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在与一端的各突起部的相反的一侧,分别存在形成于另一端的突起部之间的中空部。此外,在与另一端的各突起部的相反的一侧也同样地,分别存在形成于一端的突起部之间的中空部。由此,当回弹限位器被回弹板和被冲击部件压缩时,由于各突起部的相反一侧被压入中空部而变形,所以能增大冲击初期的回弹限位器的压缩量(变形量),能够降低冲击声音。
在一端,在圆周方向上每隔120度设置总计3处突起部,在另一端,在圆周方向上每隔120度设置总计3处突起部,相对于一端的突起部的配置位置,另一端的突起部配置于圆周方向上错开60度的位置。
由此,能提高回弹限位器相对于杆的同心度,并且能够确保突起部之间具有大的距离。因此,能增大上述中空部,增大回弹限位器的压缩量(变形量)。
此外,另一种回弹限位器,其被安装于可在气缸内往复移动的杆的外周,且其一端端面与设置于所述活塞杆的回弹板对置,另一端端面与设置于所述气缸的内周的被冲击部件对置,所述回弹限位器为大致筒形的氨基甲酸乙酯制部件,在所述杆向着所述回弹板与所述被冲击部件相向的方向移动时,所述另一端与所述冲击部件发生触碰,并被所述回弹板和被冲击部件压缩,从而吸收冲击,所述回弹限位器的特征在于:在回弹限位器主体上形成有多个从筒的内部到外部贯通的贯通孔。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回弹限位器主体上形成有多个贯通孔,所以当回弹限位器被回弹板和被冲击部件压缩时,就容易在压缩方向上变形。因此,就能增大冲击初期回弹限位器的压缩量(变形量),降低冲击声音。
在所述回弹限位器主体的外周侧,沿所述杆的延伸方向分别隔开间隔而形成有多个环形槽,多个所述贯通孔形成于上述环形槽的槽底。
这样,在回弹限位器主体的外周侧形成有多个环形槽并且在环形槽的槽底形成贯通孔,由于其二者的协同效应,可有效地使回弹限位器易于被压缩。
发明效果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发明能降低冲声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回弹限位器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回弹限位器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回弹限位器的示意剖面图(图2的AA剖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回弹限位器的安装状态的示意剖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回弹限位器中改变了各部分的尺寸等时的试验结果的表。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回弹限位器的变形量和荷重的关系的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回弹限位器的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回弹限位器的示意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NOK株式会社,未经NOK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007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