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寻呼的控制方法、装置、实体及网络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01453.5 | 申请日: | 2012-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434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银宇;戚彩霞;蔡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68/02 | 分类号: | H04W68/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3 | 代理人: | 陈蕾;许伟群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行业务数据包 用户终端 承载连接 空闲状态 寻呼 控制策略 网络设备 寻呼控制 匹配 策略控制实体 互联网语音 接入网关 数据网关 网络资源 无线连接 业务消息 节制 | ||
一种寻呼控制方法、装置、接入网关、承载连接策略控制实体、数据网关及网络设备,所述寻呼控制方法包括:接收下行业务数据包;确定所述下行业务数据包对应的用户终端是否处于空闲状态;若所述用户终端处于空闲状态,将所述下行业务数据包与承载连接控制策略进行匹配,按照匹配到的承载连接控制策略控制对所述下行业务数据包对应的用户终端的寻呼。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用户无节制的使用计费低廉的无线连接的互联网语音/业务消息,导致网络资源的浪费技术问题,同时也有效的控制了对空闲状态用户终端的寻呼,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寻呼的控制方法、装置、实体及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移动分组网络中用户终端一段时间没有信令和数据传输后,会转到空闲状态。在空闲状态下,当网络需要向用户终端发送信令或者数据时,通过寻呼技术在用户终端的注册区域内所有的小区寻呼处于空闲状态下的用户终端,用户终端在收到发给自己的寻呼消息后响应寻呼,建立与网络的逻辑连接,转为连接状态。只有连接状态的用户终端才能与网络进行数据传输。
随着移动分组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语音、短消息和其它丰富的业务逐渐迁移到互联网上,比如Skype,Google Voice等应用提供的internet语音,或者MSN,QQ等应用提供的internet消息业务,Push Mail、SNS(社交网络)等推送类业务都可能触发寻呼。
由于移动分组网络现在的计费模式主要是按照流量计费,相比传统电信网络来说,单位流量的资费非常的低。一些消息类业务,例如1、2条消息,或者一个通知信息,只有几百个字节,按照流量计费费用很低,由于资费的抑制作用不再明显,用户大量使用这些业务,导致移动通信分组网络内消息数量大幅度增长,而每条消息通常会触发寻呼,即大量的消息在网络中会触发大量的寻呼,从而导致网络拥塞。
也就是说,移动分组网络中的数据网关作为策略执行点,虽然能够感知到业务流,进行业务流粒度的策略控制和计费。但是数据网关并不能感知用户终端的状态(连接状态/空闲状态)。用户数据包触发寻呼流程恢复无线连接的信令开销并没有在数据网关的计费中予以考虑,使得互联网语音/消息业务不需要为无线连接建立的开销付出代价,因此,互联网语音/消息业务花费低廉,而用户则无节制的使用这类业务,从而导致网络堵塞。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寻呼的控制方法、装置、接入网关、承载连接策略控制实体、数据网关及网络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用户无节制的使用计费低廉的互联网语音/业务消息,导致网络资源浪费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寻呼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下行业务数据包;
确定所述下行业务数据包对应的用户终端是否处于空闲状态;
若所述用户终端处于空闲状态,将所述下行业务数据包与承载连接控制策略进行匹配,按照匹配到的承载连接控制策略控制对所述下行业务数据包对应的用户终端的寻呼。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用户终端处于连接状态,转发所述下行业务数据包至所述用户终端。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将所述下行业务数据包与承载连接控制策略进行匹配,按照匹配到的承载连接控制策略控制对所述下行业务数据包对应的用户终端的寻呼,具体包括:
接入网关将所述下行业务数据包与承载连接控制策略中的业务流的匹配特征规则进行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则按照匹配到的业务流的匹配特征规则对应的业务寻呼策略执行寻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014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