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反应性聚酰胺树脂及聚酰胺树脂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02702.2 | 申请日: | 2012-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01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三田寺淳;阿由叶慎市;松本信彦;大塚浩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G69/26 | 分类号: | C08G69/26;C08L21/00;C08L7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应 聚酰胺 树脂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反应性聚酰胺树脂及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具体而言,涉及黄色指数(YI)低且加热后的YI的增加得以降低的反应性聚酰胺树脂。
此外,涉及与弹性体等的反应性优异的反应性聚酰胺树脂以及由该反应性聚酰胺树脂与弹性体形成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
背景技术
聚酰胺树脂作为耐冲击性、耐摩擦/磨耗性等机械强度优异、耐热性、耐油性等也优异的工程塑料,而广泛用于汽车构件、电子/电气机器构件、办公自动化机器构件、机械构件、建材/住宅相关构件等领域,近年来其使用领域还在扩展。
聚酰胺树脂已知有例如聚酰胺6、聚酰胺66等多个种类,但由间苯二甲胺与己二酸得到的己二酰间苯二甲胺(以下也称为“MXD6”。)与聚酰胺6、聚酰胺66等不同,在主链上具有芳香环,刚性高、吸水率低、耐油性优异,此外,在成形时,成形收缩率小,收缩(shrinkage)、翘曲(warp)小,因而还适用于精密成形,是极其优异的聚酰胺树脂。由此,MXD6作为电子/电气机器构件、汽车等运输机构件、一般机械构件、精密机械构件、休闲体育用品、土木建筑用部材等各领域的成形材料,特别是作为注射成形用材料,在近年来应用得越来越广泛。
此外,还寻求更轻且更有强度的聚酰胺树脂材料,作为比MXD6更轻的苯二甲基系聚酰胺树脂,已知由苯二甲胺与癸二酸得到的癸二酰苯二甲胺系聚酰胺树脂(以下也称为“XD10”。)(参照专利文献1),由于耐化学试剂性、耐冲击性优异,因此作为各种构件用的材料,特别是近年来,对其给予很大期望。
另一方面,要求高度的耐冲击性、柔软性的用途的市场需求近年来也非常高,提出了MXD6与聚酰胺6、聚酰胺66等柔软性优异的其它聚酰胺树脂熔融共混的各种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3)。但是,若将含有间苯二甲基的聚酰胺树脂与其它聚酰胺树脂熔融混合,则可能发生熔融粘度上升至超过算术平均的情况。作为防止该现象的方法,提出了将聚酰胺树脂的末端酰胺基与羧基的平衡设成羧基过量来阻碍熔融状态中的酰胺化的进行(专利文献4)。特别是,从防止MXD6的凝胶化的观点出发,提出了减少氨基浓度。此外,为了改善MXD6的柔软性,提出了一种使ε-己内酰胺共聚,从而具有特定的羧基浓度与氨基浓度之差的聚酰胺(专利文献5),但用于注射成形用途时有物性不充分的情况。
此外,可以认为为了加大伸长率,在MXD6、XD10中配混弹性体是赋予高度的耐冲击性、柔软性的有效方法。然而,若仅在XD10中配混弹性体,则有XD10与弹性体的分散容易变得不充分且原本的刚性、耐冲击性容易降低的问题。
为此,强烈期望开发仅配混弹性体即可实现高度的耐冲击性与高柔软性的XD10系聚酰胺树脂。
此外,要求聚酰胺树脂的YI低。特别是,寻求抑制加热后的YI的增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3-13795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21166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11307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7-31475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1-890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YI低且可以抑制加热后的YI的增加的XD10。进而提供维持了XD10原本具有的优异特性且通过配混弹性体而可以赋予高耐冲击性与柔软性的XD10。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等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反应性官能团浓度高达100以上,并且已反应的二胺与已反应的二羧酸的摩尔比(已反应的二胺的摩尔数/已反应的二羧酸的摩尔数)为1.0以上且氨基过量的XD10系反应性聚酰胺树脂的YI低,并且加热后也可抑制YI的增加,从而完成了本发明。此外,还发现了所述XD10系的反应性聚酰胺树脂可以表现出基于弹性体的优异耐冲击性和柔软性。
具体而言,通过以下手段,解决上述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027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