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IC标签的植物生长履历管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280003027.5 | 申请日: | 2012-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02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山内繁;由井贵章;泷 加代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系统 |
主分类号: | G06Q50/02 | 分类号: | G06Q5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吴孟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使用 ic 标签 植物 生长 履历 管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IC标签的技术、植物(作物)的生长(栽培)的技术以及信息通信的个体追踪管理(追踪能力)的技术等。
背景技术
在各种领域/用途中,利用IC标签(RFID标签等)。
在植物领域,以往,用细绳在生长的植物(或者收获的作物)绑上牌子等(或者粘贴贴纸等),在牌子上手写需要的信息来进行信息管理。然而,易于产生对类似的植物名、目视难以知晓差异的植物的价格牌等错取牌子等的错误,个体管理不充分。
另外,在植物的领域,作为利用IC标签的技术例子,可对收获后的植物的个体用细绳等安装IC标签,进行流通、销售等的管理(追踪能力管理)。
作为与上述植物的个体管理、追踪能力管理相关的现有技术例,存在日本特开2011-248741号公报(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30007号公报(专利文献2)等。
在专利文献1(“农作物追踪能力系统”等)中,记载有如下内容的技术:如像收获后的谷物那样,对从农地到收购仓库/运送机械/出货目的地交纳仓库为止进行追踪/管理。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以下的问题:“最初赋予ID是在将农作物运送到保管库、操作场所后进行赋予,另外,对如谷物那样以散装货处理的农作物难以赋予ID,因而无法保证是否是从作为正确的对象的农地收获的,农作物追踪能力的计划没有保障”。另外,也记载有使用了位置信息(GIS、GPS)的机械(收割机械等)的ID与地物(农地、仓库等)的ID之间的关联(农地与农作物的关联)。
在专利文献2(“农产物的栽培履历管理方法”)中记载有以下内容的技术:利用农作物(植物)的个体的遗传基因检验,判定(识别/认证)栽培地区/栽培时期/栽培方法(栽培条件),可进行栽培履历管理。
另外,在现有技术中,不限于露天地面、温室等,例如在植物工厂等的设施中控制照明等而计划性(大规模、精密)地进行植物栽培。然而,植物工厂等中无法实现可进行从植物个体的种子的发芽阶段开始的个体管理的系统等。例如进行以托盘、底板(palette)等为单位的目视做出的管理,难以大规模化和精密化。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4874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30007号公报
在使生长/收获的植物流通的阶段,实现使用IC标签等的个体管理/追踪能力管理的系统。然而,在植物的生长的阶段,难以向植物的个体、即种子(种)的状态、尚未生长的苗等状态的植物安装IC标签进行管理,所以无法充分实现个体管理/追踪能力管理。例如IC标签比种子大,难以向种子安装IC标签等,难以向种子、苗等安装IC标签并继续保持上述状态。另外,例如即使在植入土的种子的附近配置IC标签,在种子的发芽/成长的过程中与IC标签的位置关系会发生变动,从而位置关系变得不清楚,不能进行个体管理。
另外,在种子、苗的培养基(用土)中包含水分等,所以难以利用对电磁波进行处理的IC标签。即在IC标签与读写其ID信息等的标签读写装置之间进行电波的接收和发送,但该电波被培养基的水分等吸收而应答性下降,存在这样的不稳定性。
此外,在所述专利文献1那样的技术中,难以对从一个种子的发芽到收获(生长阶段)进行追踪/个体管理。另外,在所述专利文献2那样的技术中,如IC标签那样,不能瞬时、非接触、非破坏性地进行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技术:至少以从植物的种子的状态开始经过发芽/育苗等的生长的阶段直到收获等的过程(生长过程)为对象,能够实现非接触/非破坏性的个体管理(ID信息管理等)。而且,提供一种实现包括不仅生长过程还有流通过程、消费过程等的综合的植物个体管理/追踪能力管理等且消费者方面也能够阅览生长信息的构造。
本发明中的代表的实施方式是使用IC标签的植物生长履历管理系统(信息处理系统)等,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所示的结构。本实施方式的系统使用IC标签,至少以从植物的种子的状态开始经过发芽/育苗等的阶段直到收获等的过程(生长过程)为对象,实现非接触/非破坏性个体管理/追踪能力管理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系统,未经株式会社日立系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030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