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铅蓄电池无效
申请号: | 201280003547.6 | 申请日: | 2012-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05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长谷川干人;安斋诚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10/12 | 分类号: | H01M10/12;H01M2/02;H01M2/24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周欣;陈建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铅蓄电池,特别是涉及对贯通连接部进行强化的技术。
背景技术
汽车的电池起动器中所用的铅蓄电池的构成是,将经由隔膜使正极和负极对置而构成的极板组收纳在通过隔壁分割成多个电池室的电槽的各个电池室内,在各极板组中在将连接构件分别连接在正极和负极上后,在经由隔壁邻接的电池室间通过电阻焊将不同极性的连接构件彼此串联连接,用盖封闭电槽的开口部。连接构件在设在隔壁上的贯通孔的部分被电阻焊。该铅蓄电池具有丰富的游离的电解液,为了能够通过液面的位置察看电解液量,由可透视内部的材料构成电槽。然后在因电分解等使电解液减量(液面下降)时,从设在盖上的注液孔注入精制水。
经由隔壁通过电阻焊使连接构件彼此连接的部位通常被称为电阻焊部(贯通连接部)。下面对该贯通连接部进行详述。经由预先设在隔壁上的贯通孔使连接构件相互对置,通过电阻焊中所用的电极将连接构件彼此压入贯通孔内使其接触,在规定的条件下对该接触的部位进行电阻焊,由此以固定在隔壁上的形式构成贯通连接部。
对贯通连接部的详细的构成,进行了各式各样的研究。特别是关于具有贯通孔的隔壁,如专利文献1所示,记载了在因采用无锑的铅合金作为连接构件等而不得不将连接焊接条件规定为高温时,为了不使焊接时隔壁的一部分熔化而使贯通孔变窄(减小连接构件彼此的焊接面积)而应将厚度规定为1.5mm以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2-0223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近年来的正极及负极的长寿命化技术的发展,现在与专利文献1的开发当时相比可长时间地使用铅蓄电池。于是,作为新的劣化模式,出现了在正极膨胀时贯通连接部发生腐蚀断线的现象。该现象以前不清楚,但通过详细调查其原因,得知其原因起因于:伴随着正极膨胀,对贯通连接部施加应力,由此使隔壁变形,在与贯通连接部之间产生间隙,电解液与贯通连接部接触。
如上所述,为了确保电解液量(液面)的可视性,汽车的电池起动器中所用的铅蓄电池的电槽由可透视内部的材料构成。所以为了强化隔壁而大量添加滑石粉等刚性材料,这损害可视性,因而不能接受。因此,如果按专利文献1所示加厚隔壁,尽管对贯通连接部施加应力隔壁也不易变形,但是得知:即使随意采用可视性高的材料,以不妨碍电阻焊的水平加厚隔壁来构成电槽,也不能解决上述课题。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面确保电解液量(液面)的可视性、一面即使长时间使用贯通连接部的劣化也小的耐久性高的铅蓄电池。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的铅蓄电池的构成如下:具备电槽、通过分割所述电槽而形成多个电池室的隔壁、收纳在各个所述电池室内且中间夹着隔膜地层叠正极板和负极板而成的多个极板组、收纳在所述电池室内的电解液、封闭各个所述电池室的开口部的盖;所述电槽和所述隔壁由树脂一体地形成;收纳在邻接的所述电池室内的两个极板组彼此通过贯通所述隔壁的电池室间连接部被电连接;所述树脂具有在形成厚2mm的板时光透过度为20%以上、且在形成厚1.5mm、长边50mm、短边13mm的试验片时使中心向垂直方向变形2mm所需的应力为4.0N以上的性质;所述隔壁的所述电池室间连接部贯通的周边的厚度为1.7mm以上。
所述树脂也可以是聚丙烯嵌段共聚物。
所述连接构件也可以由含有锑的铅合金形成。
所述连接构件也可以由不含锑的铅合金形成。
发明效果
由于将构成电槽和隔壁的树脂规定为具有上述性质的树脂,将电池室间连接部贯通的部分的隔壁的厚度规定为1.7mm以上,所以能够提供一面确保可从电槽外侧辨认电槽内的电解液量(液面)的可视性、一面即使长时间使用贯通连接部的劣化也小的耐久性高的铅蓄电池。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铅蓄电池的部分缺欠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铅蓄电池的邻接的电池室间的电连接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表示铅蓄电池的邻接的电池室间连接部分的劣化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铅蓄电池的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035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荞麦绿素粉的制备工艺
- 下一篇:基于浏览器扩展实现响应的方法及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