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从铁含量高的硫化锌精矿开始回收含硫介质中的锌的湿法冶金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04376.9 | 申请日: | 2012-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4824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8 |
发明(设计)人: | 泰姆罗格·加西亚;弗朗西斯科·何塞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姆5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19/20 | 分类号: | C22B19/20;C22B3/00;C22B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11221 | 代理人: | 王卫东 |
地址: | 西班牙***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量 硫化锌 精矿 开始 回收 介质 中的 湿法 冶金 方法 | ||
1.一种从铁含量高的硫化锌精矿回收含硫介质中的锌的湿法冶金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锌精矿经历以下阶段,其中除阶段(a)以外,所有这些阶段均在大气压力下进行:
a.焙烧所述锌精矿的至少一部分;
b.中性浸提,使氧化锌溶解;
c.酸浸提,借助于呈废电解液和浓硫酸形式的硫酸浸提出铁酸锌,产生包含介于10g/l与35g/l之间的Fe+++以及介于10g/l与70g/l之间的富含锌和铁的所得硫酸溶液,以及富集所述精矿中所含的铅、银和金的残余物;
d.通过以所需比率添加在阶段(f)期间所获得的锌精矿将由阶段(c)产生的溶液中所含的所述Fe+++还原为Fe++,以获得允许在阶段(f)期间在不使用任何除为产生所述阶段(f)的反应特征所必需的产物以外的中和剂的情况下在pH1.5与10g/l之间的最终酸度下操作的最终Fe++浓度;
e.用焙砂使由阶段(d)产生的溶液的酸度中和,产生pH值在3.8与5.2之间并且最终Fe++浓度允许在阶段(f)期间在不使用任何除为产生所述阶段(f)的反应特征所必需的产物以外的中和剂的情况下在pH1.5与10g/l之间的最终酸度下操作的最终溶液;
f.通过注入氧气或者富氧空气并且添加碱或者Na+或NH4+盐,使铁氧化并且使黄钾铁矾从由阶段(e)产生的不含污染固体的溶液中沉淀,产生酸度在pH1.5与10g/l之间的最终溶液。
2.一种从铁含量高的硫化锌精矿回收含硫介质中的锌的湿法冶金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锌精矿经历以下阶段,其中除阶段(a)以外,所有这些阶段均在大气压力下进行:
a.焙烧所述锌精矿的至少一部分;
b.中性浸提,使氧化锌溶解;
c.酸浸提,借助于呈废电解液和浓硫酸形式的硫酸浸提出铁酸锌,产生包含介于10g/l与35g/l之间的Fe+++以及介于10g/l与70g/l之间的富含锌和铁的所得硫酸溶液,以及富集所述精矿中所含的铅、银和金的残余物;
d.通过添加锌精矿将由阶段(c)产生的溶液中所含的所述Fe+++还原为Fe++;
e.用焙砂将由阶段(d)产生的溶液的酸度中和,并且用由阶段(f)产生的硫酸锌溶液以所需比率将它稀释,以获得pH值在3.8与5.2之间并且最终Fe++浓度允许在阶段(f)期间在不使用任何除为产生所述阶段(f)的反应特征所必需的产物以外的中和剂的情况下在pH1.5与10g/l之间的最终酸度下操作的最终溶液;
f.通过注入氧气或者富氧空气并且添加碱或者Na+或NH4+盐,使铁氧化并且使黄钾铁矾从由阶段(e)产生的不含污染固体的溶液中沉淀,产生酸度在pH1.5与10g/l之间的最终溶液。
3.一种从铁含量高的硫化锌精矿回收含硫介质中的锌的湿法冶金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锌精矿经历以下阶段,其中除阶段(a)以外,所有这些阶段均在大气压力下进行:
a.焙烧所述锌精矿的至少一部分;
b.中性浸提,使氧化锌溶解;
c.酸浸提,借助于呈废电解液和浓硫酸形式的硫酸浸提出铁酸锌,产生包含介于10g/l与35g/l之间的Fe+++以及介于10g/l与70g/l之间富含锌和铁的所得的硫酸溶液,以及富集所述精矿中所含的铅、银和金的残余物;
d.通过添加锌精矿将由阶段(c)产生的溶液中所含的所述Fe+++还原为Fe++;
e.用焙砂将由阶段(d)产生的溶液的酸度中和;
f.通过注入氧气或者富氧空气并且添加碱或者Na+或NH4+盐,使铁氧化并且使黄钾铁矾从由阶段(e)产生的不含污染固体的溶液中沉淀,并且用由阶段(b)产生的硫酸锌以所需比率将它稀释,以获得在不使用任何除为这一阶段的反应特征所必需的产物以外的中和剂的情况下酸度在pH1.5与10g/l之间的最终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姆5有限公司,未经泰姆5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0437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脑啡肽酶抑制剂
- 下一篇:高透过率纳米多孔气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