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液接触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07680.9 | 申请日: | 2012-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75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利·托马斯·瓦德豪;唐纳德·罗斯·切斯;爱德华·安东尼·加兰德;克里斯多佛·巴尔德·索诺达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F3/04;B01F9/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惠磊;郑霞 |
地址: | 澳大利亚首*** | 国省代码: | 澳大利亚;AU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器 | ||
1.一种气液相接触器,包括:
容器(1、31),其包括:内壁、加压液体源以及与所述容器内的气液相接触空间(2)连通的气体入口(4),
分配器设备(5),其用于把液体分配在所述容器(1、31)中,所述分配器设备(5)包括:
至少一个壳体(5、20、21),其是围绕所述壳体(5)的轴线可旋转的;
每个可旋转壳体(5、20、21)具有分配器区,所述分配器区包括用于把液体朝向所述容器(1、31)的所述内壁导向穿过所述气液接触空间(2)的至少一个液体出口(12)或以在所述壳体(5、20、21)中并且围绕所述壳体(5、20、21)的形式排列的液体出口的排列,
所述分配器设备(5)具有用于把液体从所述加压液体源引入所述壳体中的液体入口并且把加压液体提供至所述至少一个液体出口(12)或液体出口的排列,所述壳体中的加压液体从所述壳体(5、20、21)喷射为围绕所述壳体的中心轴线(170)朝向所述容器(1、31)的所述内壁旋转的至少一个液膜(100、110、150);所述液膜具有两个侧部并且所述气体入口把气体穿过所述气液接触空间(2)导向为与从所述壳体(5、20、21)中的所述出口(12)喷射的所述至少一个液膜(100、110、150)的每个侧部都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相接触器,其中所述液体出口(12)是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分配器区中形成的狭缝形状的孔口或狭缝形状的孔口的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相接触器,其中每个液体出口或多个液体出口(12)是具有沿着其长度的连续开口的孔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相接触器,其中所述分配器设备的所述壳体(5、20、21)与所述气液相接触空间(2)轴向地对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液相接触器,还包括调整机构(160),所述调整机构包括定位在所述可旋转壳体的中心的中心杆(170),所述中心杆(170)具有与所述可旋转壳体(5)接合的端部,所述液体出口(12)的宽度通过调整所述可旋转壳体(5)中的所述中心杆(170)的长度以缩小所述壳体以及所述液体出口的宽度而调整。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气液相接触器,其中在所述壳体的长度上围绕所述壳体延伸的出口的构造或所述液体出口(12)的长度是所述壳体(5、20、21)的有效直径的至少2倍。
7.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气液相接触器,其中在所述壳体中并且围绕所述壳体的所述出口(12)的构造是螺旋状或螺线状的并且生成以螺旋状或螺线状的型式朝向所述气液相接触空间(2)的径向边界延伸的一个或多个液膜(100、110、15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液相接触器,其中气体被使得以沿着螺旋状或螺线状的路径流动穿过所述气液相接触空间(2),气体被从所述分配器设备(5)喷射的所述一个或多个液膜(100、110、150)的旋转运动而驱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液相接触器,其中所述狭缝的节距在液体分配管外径的0.2至6倍的范围内。
10.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液相接触器的用途,用于燃烧后CO2捕获中的气体的吸收和/或解吸。
11.一种用于气相与液相的解吸和/或吸收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把加压液体源提供至壳体,所述壳体包括至少一个液体出口(12)或以在所述壳体(5、20、21)中并且围绕所述壳体(5、20、21)的形式排列的液体出口的排列;
(B)通过把所述壳体中的加压液体穿过所述壳体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液体出口(12)或液体出口的排列从所述壳体喷射来把所述壳体中的加压液相形成为至少一个液膜(100、110);每个液膜包括两个侧部;以及
(C)把所述气相与所述至少一个液膜(100、110)的所述两个侧部中的每个侧部都接触,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液膜(100、110)形成界定所述气相流动穿过的气液相接触空间(2)的气体气体通道壁(100、110、120、5)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液膜(100、110)处于围绕所述壳体的中心轴线(170)的旋转运动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未经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0768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