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壳贝等底栖生物的多层式养殖装置、养殖方法及使用这些生物的生物过滤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07927.7 | 申请日: | 2012-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17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藤芳义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藤芳义裕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岳雪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壳贝 底栖生物 多层 养殖 装置 方法 使用 这些 生物 过滤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壳贝等底栖生物的养殖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为了养殖无论是在海水中还是在淡水中都暴露于潮流的环境中栖息的蛤仔、文蛤、蚬子之类的底栖生物而使用的装置、养殖方法及使用这些生物的生物过滤器。
背景技术
以蛤仔、文蛤、蚬子等为代表的双壳贝类是我国(日本)具有代表性的大众鱼贝类,并且是民众能够以低成本摄取的水产蛋白质来源。但是如今,由于海域与河川的水质污染、沿岸的护岸工程等造成的沙滩和滩涂潮间带的减少等,正在使资源量及捕获量锐减。目前,为了确保双壳贝类的资源量及捕获量,虽然在各地进行养殖,但是大多数的养殖方法是人为地将幼贝撒向海滨等使其在自然环境中培育。然而,这种现有的养殖方法受周边的环境变化的影响,生产成本并不低,并且无法向市场供给稳定的量。
另一方面,从双壳贝等底栖生物对环境的作用来看,双壳贝通过鳃过滤并摄食水中浮游悬浊着的微小植物性浮游生物及其碎片即腐质。从其过滤能力来看,壳长3cm左右的蛤仔每天约过滤3升海水,对去除富营养化物质的海域净化有所贡献。
现有的贝类养殖大致分为海中养殖和陆地养殖。对于海中的养殖来说,由于将附着有幼贝的板等用网围住并沉入海中进行培育,因此具有易于调整出比较接近于自然栖息状态的环境的优点(参照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但是,双壳贝类卖价也成为原因,而且由于生产成本的问题,在养殖鱼贝类中处于较低的地位。尤其是陆地养殖在成本方面存在很大问题,因而现状是几乎不采用陆地养殖。
例如,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一种陆地上的鲍鱼养殖设施。在该鲍鱼养殖设施中,将鲍鱼的饲养水槽设置成多层并具有向该饲养水槽供给海水的供水管和溢流管,而且在饲养水槽中附设有供气管及供饵场所。并且,在利用泵使海水流入供水管的同时,通过降低溢流管使海水流向下层的水槽,从而促进海水的流动。另外,利用鼓风机使供气管吸入空气并使压缩空气以水泡的形式喷出,由此进行溶解氧的补给。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91366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397974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第34933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现有的贝类的陆地养殖装置中,很难实现供贝类栖息的潮水形成良好的合适的水环境。具体地说,存在由于水容易停滞使得水中的溶解氧量减少,并且残饵和排泄物难以清除而使贝类容易患病的问题。本发明用于解决只能依赖于自然环境的现有养殖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养殖装置及养殖方法,其不仅能够低成本且稳定地向市场提供双壳贝等底栖生物,还能够营造出新鲜水的流动,调整出接近于自然栖息环境的水环境,增加单位面积的培育数量,并且能够在不使用作为养殖用培育基的砂等材料的情况下人工培育低成本且高品质的双壳贝。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多层抽屉式双壳贝等底栖生物的养殖装置的第一特征在于,将供给有培育水或浸渍在培育水水域中的成为双壳贝等底栖生物的培育床的多个箱型容器沿铅直方向分层,隔出能够从所述培育水中向大气中抽拉的框架式。另外,第二特征在于,将底栖生物以过密状态收纳在箱型容器内进行培育。并且,第三特征在于,至少将箱型容器的照明环境从室内日光状态调整至遮光状态并根据培育的底栖生物的摄食状态进行调光。此外,第四特征在于,作为生物过滤器使用,该生物过滤器利用底栖生物具有的过滤功能,将投入到养殖水槽的悬浊物混合原液分离为成为再循环水或无土培育水的低悬浊度净水与发酵分解成为液肥的高浓度有机污水。
发明效果
现有的利用海滨的养殖方法可以比作“平房住宅”,而本装置可以比作“高层集合住宅”,其飞跃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将分层的培育床形成为箱型,使其配置为多层,并且将箱型构成为在水槽或水中能够抽拉的抽屉式,从而在幼贝的播种及养殖的经过观察、清扫、收获时变得极为便利。并且,在向箱型容器中以过密状态投入双壳贝,或者在容器底面设置供双壳贝嵌入而直立的狭缝的本装置中,不需要以往认为所必需的砂等材料,从而一眼就能判断贝的养殖经过与培育状态,得到划时代的效果。即,人为地控制培育环境,调整供排水量,由此使水槽内的污浊物及饵量的调整也变得容易,从而使生产率飞跃性地提高。并且,通过连续设置这样的养殖装置能够发展为大规模的养殖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藤芳义裕,未经藤芳义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079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