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制齿轮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08294.1 | 申请日: | 2012-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80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大林巧治;田口圭太;三宅保孝;小木曾贵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1D9/32 | 分类号: | C21D9/32;C21D1/06;C21D1/10;C23C8/22;C23C8/80;F16H55/06;F16H55/17;C22C38/00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董雅会;郭晓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制 齿轮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钢制齿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大致圆筒状的外周圈部,其在外周面上形成有齿形,
凸缘部,其从该外周圈部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延伸;
上述外周圈部具有比上述外周圈部与上述凸缘部的连接位置向轴向一侧突出的第一突出部和比上述外周圈部与上述凸缘部的连接位置向轴向另一侧突出的第二突出部,并且上述第一突出部的轴向长度大于上述第二突出部的轴向长度,
在上述外周圈部上形成有渗碳层和热过程层,其中,上述渗碳层形成在上述齿形的表层,上述热过程层处于包括该渗碳层且从上述外周面朝向内侧的深度大于上述渗碳层的深度的区域中,具有通过高频感应加热被加热至变为奥氏体的过程,
上述第二突出部处的特定深度大于上述第一突出部处的特定深度,该特定深度指,从上述外周面的齿形的齿根朝向内侧的上述热过程层的深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制齿轮,其特征在于,
在将从上述外周面的齿形的齿根朝向内侧的上述热过程层的深度设为T,且将从上述外周面的齿形的齿根到上述内周面为止的距离设为W的情况下,
上述第二突出部处的T/W大于上述第一突出部处的T/W。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钢制齿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外周圈部中,上述渗碳层由马氏体组织形成,上述热过程层中的除了上述渗碳层之外的部分由铁氧体组织和马氏体组织形成,比上述热过程层更内部的部分由铁氧体组织和珠光体组织形成。
4.一种钢制齿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
准备工序,准备钢制齿轮坯料,该钢制齿轮坯料具有:大致圆筒状的外周圈部,其在外周面上形成有齿形;凸缘部,其从该外周圈部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延伸;上述外周圈部具有比上述外周圈部与上述凸缘部的连接位置向轴向一侧突出的第一突出部和比上述外周圈部与上述凸缘部的连接位置向轴向另一侧突出的第二突出部,并且上述第一突出部的轴向长度大于上述第二突出部的轴向长度,
渗碳工序,将上述钢制齿轮坯料在减压下的渗碳气体中加热至奥氏体化温度以上,由此在上述齿形的表层形成渗碳层,
冷却工序,在进行该渗碳工序之后,以比发生马氏体相变的冷却速度慢的冷却速度对上述钢制齿轮坯料进行冷却,且将上述钢制齿轮坯料冷却至因冷却引起的组织相变结束的温度以下,
淬火工序,通过高频感应加热,将上述钢制齿轮坯料的包括上述渗碳层且从上述外周面朝向内侧的深度大于上述渗碳层的深度的区域加热至变为奥氏体之后,以发生马氏体相变的冷却速度以上的冷却速度对上述钢制齿轮坯料进行冷却;
在该淬火工序中,将从上述外周面的齿形的齿根朝向内侧的上述高频感应加热的加热深度调整为,上述第二突出部处的加热深度大于上述第一突出部处的加热深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制齿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将从上述外周面的齿形的齿根朝向内侧的上述高频感应加热的加热深度设为T,且将从上述外周面的齿形的齿根到上述内周面为止的距离设为W的情况下,
上述高频感应加热的加热深度调整为,上述第二突出部处的T/W大于上述第一突出部处的T/W。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钢制齿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调整上述高频感应加热的加热深度的步骤包括,在上述高频感应加热时对上述第一突出部的内周面侧进行冷却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信艾达株式会社,未经爱信艾达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0829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耐水火陶瓷硅橡胶复合带
- 下一篇:一种油田注汽锅炉立式高干度汽水分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