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产生氢的组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1280008728.8 | 申请日: | 2012-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52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太田信子;太田史晓;上杉浩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生物焦炭技术研究株式会社;氢健康医疗研究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K33/06 | 分类号: | A61K33/06;A23L1/30;A61K8/19;A61P17/02;A61P17/18;A61P29/00;A61P37/08;A61Q19/00;A61Q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杨黎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产生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产生氢的皮肤外用组合物,该组合物具有抗氧化作用、抗炎作用和抗过敏作用,并且是对吸附氢的金属或金属合金进行混合而形成的。
背景技术
已明确了分子态氢(以化学式H2表示的分子)具有抗氧化作用,人们期待该分子态氢具有增进健康、对各种疾病的治疗效果和预防效果。并且,还明确了其具有抗炎作用、抗过敏作用。另外,还表现出具有减轻皮肤的皱纹等抑制老化的效果。
溶解了分子态氢的水、饮料水、或者化妆品已经在市场上出售并且被广泛利用。但是,氢气瓶、溶有分子态氢的溶液不便于携带运输。另外,如果大量使用氢气、或者大量产生分子态氢时,则有燃烧、爆炸的安全方面的危险,实际上即使是在没有上述危险的浓度的情况下,从放心的观点考虑,也有可能拒绝上述情况。
当将含有分子态氢的化妆水涂布在皮肤上的情况下,由于氢气散发,所以与其说分子态氢进入皮肤内,不如说氢气会释放到皮肤的外侧、即大气中。因此,不可能进行长时间保持,无法期待其具有有效的效果。
斑点、雀斑、瘢痕等皮肤发黑是由黑色素引起的,作为美白化妆品,可使用黑色素合成抑制剂。但是,直接还原黑色素并进行淡化时,必须使用强效的还原剂,无法直接淡化黑色素。由于无法直接淡化黑色素,因此无法在短期内使皮肤变白(专利文献1)。
金属通常在其表面或者内部保持有原子态氢(以H表示的单原子)。其中,钯或镁在其金属内能够保持大量的原子态氢,镍或铂在其表面能够保持原子态氢。原子态氢表现出强效的还原作用,使用表面积增大的镍海绵,可在工业上用于氢化反应(专利文献2)。
在使用吸附氢的合金作为化妆品时,需要使氢(将分子态氢和原子态氢统称为氢)从金属中游离出来,在钯、镍或铂中产生了氢后,由于不溶于水的金属残留在体内,所以从安全性的观点考虑并不优选(专利文献1)。
氢化镁(通常以化学式MgH2表示,但H的含量为0~2并且不恒定)通过与水反应,按照下述反应式能够产生分子态氢,但需要达到80℃以上的高温、或者需要MgCl2或酸等催化剂。在已申请的专利中,为了由MgH2产生氢而使用酸。
MgH2+2H2O→Mg(OH)2+2H2
如上所述,虽然原子态氢的还原能力强,但难以在保持氢的状态下将吸附氢的合金摄入到细胞内,在化妆品中只限于使用分子态氢。或者,即使是在通过纳米粒子能够进入到细胞内从而有金属残留的情况下,也存在残留金属对生物体有害的危险性。
通过在皮肤上直接涂布分子态氢和原子态氢而产生氢、并发挥氢的效果的化妆品、准药品(quasi drug)、医疗用品均尚未见报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5194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1325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用组合物,该外用组合物是混合保持氢且能够产生所保持的氢的吸附了氢的金属或金属合金而成。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对于将氢直接应用于皮肤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着眼于吸附氢的金属或金属合金的使用,本发明人发现:将氢应用于皮肤上时能够使用氢化镁(MgH2)。
由于与金属Mg不同,MgH2不会在短时间内与空气中的氧反应,所以通过反复进行粒子间的碰撞,从而进行微粉化。根据碰撞速度和碰撞频率,制作特定大小的粒子。还可以制作能够通过表皮的纳米粒子。
另外,由于MgH2的比重大约为1.7,所以若悬浮于比重为1.26的甘油中,则粒子沉淀,无法维持均匀的状态而发生沉淀。将含有沉淀物的悬浮液制成商品时,必须在使用时进行搅拌,所以不是优选。为了制作均匀的悬浮液而进行了深入钻研,结果发现:当粒径为2μm以下时,尽管MgH2的比重高,但即使长期在甘油、马油等悬浮液中也不会沉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生物焦炭技术研究株式会社;氢健康医疗研究株式会社,未经生物焦炭技术研究株式会社;氢健康医疗研究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087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