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化学元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08886.3 | 申请日: | 2012-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05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细江晃久;奥野一树;太田肇;木村弘太郎;后藤健吾;西村淳一;境田英彰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富山住友电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4/131 | 分类号: | H01M4/131;H01M4/133;H01M4/134;H01M4/136;H01M4/36;H01M4/485;H01M4/505;H01M4/525;H01M4/58;H01M4/66;H01M4/80;H01M10/052;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丁业平;常海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化学 元件 | ||
1.一种电化学元件,其具有用于该电化学元件的电极,该电极包括:
具有连通孔的金属多孔体,该金属多孔体作为正极的集电体和/或负极的集电体;以及
填充到所述连通孔中的含有活性材料的混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元件,其中,所述金属多孔体为铝多孔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化学元件,其中,所述铝多孔体是这样的铝多孔体,其中,纯度为99.9%或更高,并且通过使用EDX分析在15kV的加速电压下确定其表面的氧含量为小于或等于3.1质量%。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化学元件,其中,所述正极的集电体为铝多孔体,并且所述负极的集电体为镍多孔体或铜多孔体。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化学元件,其中,所述活性材料中的正极活性材料为下列(1)至(4)中所示锂复合氧化物中的任意一种:
(1)LiaM1xM2yM3zOb
其中,M1、M2和M3分别为彼此不同的元素,并且选自Al、Ni、Mn、Co、Cr、Fe、V、Mg、Ti、Zr、Nb、Mo、W、Cu、Zn、Ga、In、Sn、La、Ce和Y,并且x+y+z=b/2;
(2)LipM1(1-q-r)M2qM3rO(2-y)Xz
其中,M1、M2和M3分别为选自II族元素至XV族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X为氧(O)以外的其他XVI族元素和XVII族元素中的至少一种,0≤p≤2.0、0≤q≤1.0、0≤r≤1.0、-0.10≤y≤0.40并且0≤z≤0.40;
(3)LixMyPO4
其中,M含有3d过渡金属中的至少一种,0<x≤2.0并且0.5≤y≤1.5;以及
(4)LixFe1-yMyPO4
其中,M为选自由Co、Ni、Cu、Zn、Al、Sn、B、Ga、Cr、V、Ti、Mg、Ca和Sr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元素,0.5<x<1.5并且0≤y<0.5。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化学元件,其中,所述活性材料中的负极活性材料为:主要由选自碳、锡、硅和钛酸锂(Li4Ti5O12)中的任意一者构成的活性材料,或者主要由含有选自碳、锡、硅和钛酸锂(Li4Ti5O12)中的两者以上的复合物构成的活性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化学元件,其中,由下式表示的所述电极的孔隙率(%)为10%至30%,并且该电极的厚度为1mm至10mm,
孔隙率[%]={1-(电极材料的体积)/(电极的表观体积)}×10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化学元件,其中,所述电极的厚度为3mm至1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富山住友电工株式会社,未经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富山住友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0888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块化光伏汇流监测器
- 下一篇:氦气自动试漏检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