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Cu-Zr系铜合金板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80009459.7 申请日: 2012-02-10
公开(公告)号: CN103380221A 公开(公告)日: 2013-10-30
发明(设计)人: 樱井健;阿部良雄;平野尚威 申请(专利权)人: 三菱伸铜株式会社
主分类号: C22C9/00 分类号: C22C9/00;C22C9/06;C22F1/08;C22F1/00
代理公司: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代理人: 康泉;王珍仙
地址: 日本*** 国省代码: 日本;JP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cu zr 铜合金 及其 制造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Cu-Zr系铜合金板及其制造方法,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弯曲加工性与弹簧极限值以高水平维持均衡的电气电子组件用Cu-Zr系铜合金板及其制造方法。

本申请基于2011年2月18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1-033097号主张优选权,将其内容援用于此。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连接器、继电器、开关等电气/电子组件的进一步小型化,在组装于其内部的触点部件和滑动部件等中流动的电流密度变得越来越高,导电性比以往更良好的材料的要求也不断增高。尤其,在车载用电子组件中,要求在更高温及更强振动的环境下可靠地经得起长期使用,还期望优异的耐应力松弛性。

作为能够对应这种要求的材料,Cu-Zr系的合金能够具有超过80%IACS的高导电率,耐热性也良好,耐应力松弛性也优异,但在确保充分的强度的同时保持弯曲加工性是个课题,还要求优异的弹簧极限特性。

作为解决这些课题的Cu-Zr系铜合金,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以重量比例计以0.005%~0.5%的范围含有Zr且以0.2ppm~400ppm的范围含有B的、强度与伸长率以高水平均衡的铜合金,该铜合金具有多个扁平晶粒在晶面方向上连续而成的晶粒层沿板厚方向堆积而构成的层状组织,晶粒层的厚度在20nm~550nm的范围内,层状组织中的晶粒层的厚度在直方图中的峰值P在50nm~300nm的范围内且以总频数的22%以上的频度存在,其半宽度L为200nm以下。

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以重量比例计以0.005%~0.5%的范围含有Zr且以0.001%~0.3%的范围含有Co的、强度与伸长率以高水平均衡的铜合金,该铜合金具有多个扁平晶粒在晶面方向上连续而成的晶粒层沿板厚方向堆积而构成的层状组织,晶粒层的厚度在5nm~550nm的范围内,层状组织中的晶粒层的厚度在直方图中的峰值P在50nm~300nm的范围内且以总频数的28%以上的频度存在,其半宽度L为180nm以下。

专利文献3中公开有对含有0.01质量%以上0.5质量%以下的锆(Zr)且剩余部分由铜(Cu)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的铜合金进行轧制加工而成的、兼具机械强度与良好的弯曲加工性的电气/电子组件用铜合金材料,该电气/电子组件用铜合金材料的织构中,Brass取向的取向分布密度为20以下,且Brass取向、S取向与Copper取向的总计取向分布密度为10以上50以下。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1593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22262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242177号公报

以往的电气电子组件用Cu-Zr系铜合金兼具充分的机械强度与良好的弯曲加工性(伸长性),但弹簧极限特性算不上充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持充分的机械强度的同时,弯曲加工性与弹簧极限值以高水平维持均衡的电气电子组件用Cu-Zr系铜合金板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人等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发现,在以质量%计含有0.05~0.2%的Zr且剩余部分由Cu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的铜合金中,若通过使用带电子背散射衍射图像系统的扫描型电子显微镜的EBSD法测定的相邻测定点之间的取向差即KAM(Kernel Average Misorientation)的平均值为1.5~1.8°,则弯曲加工性与弹簧极限值能够以高水平保持均衡。

并且,本发明人等对同一申请人的日本特开2010-215935号公报、日本特开2010-222624号公报的制造方法进一步进行研究发现,对于以预定成分熔解/铸造的Cu-Zr系铜合金母材,若以930~1030℃开始进行热轧,从600℃以上的温度区域开始通过基于水冷的骤冷处理实施固溶处理后实施冷轧,接着以320~460℃实施2~8小时的时效处理,接着以500~750℃实施10~40秒的热处理,从而使热处理后的表面的维氏硬度比时效处理后的表面的维氏硬度下降3~20Hv,则通过使用带电子背散射衍射图像系统的扫描型电子显微镜的EBSD法测定的KAM的平均值成为1.5~1.8°,弯曲加工性与弹簧极限值以高水平维持均衡,而且还能够保持充分的机械强度。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伸铜株式会社,未经三菱伸铜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094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