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装置、显示装置、背光照明装置、边缘照明装置及背光照明和边缘照明组合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80010642.9 | 申请日: | 2012-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58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安东尼·保罗·范德温;杰拉尔德·H.·尼格利;肖恩·帕勒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F21K9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郭伟刚;邹秋菊 |
地址: | 美国北卡***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装置 显示装置 背光 照明 边缘 组合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申请日为2011年2月28日、申请号为61/447,373(代理备审案号为P1218US0;931-120PRO)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并在此将该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全文引用,以作参考。
本申请要求申请日为2011年3月8日、申请号为13/042,663(代理备审案号为P1218US1、931-120NP)的美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并在此将该美国专利申请全文引用,以作参考。
在此将专利号为7,213,940的美国专利(基于申请日为2006年12月4日、申请号为11/566,44、代理备审案号为P0963和931-035NP、题为“照明装置及照明方法”、发明人为安东尼·保罗·范德芬(Antony Paul van de Ven)和杰拉德·H·尼格利(Gerald H.Negley)的美国专利申请授权)全文引用,以作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背光照明装置(backlighting devices)、边缘照明装置(edge-lighting devices)、背光照明与边缘照明组合装置以及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同样装置的显示装置。在某些方面,本发明涉及用于液晶显示(LCD)装置的背光照明和/或边缘照明装置,并涉及包括这样的背光照明和/或边缘照明装置的LCD装置。在某些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固态发光体的背光照明和/或边缘照明装置,并涉及包括这样的背光照明和/或边缘照明装置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有很多背光照明显示装置及边缘照明显示装置已经在使用,预计这个数量将会持续增加。目前,多种这样的显示器可用。液晶背光照明显示器以及液晶边缘照明显示器在多种产品中使用,例如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以及平板电视。
存在这样的持续努力以提供更高能效的背光照明显示器和边缘照明显示器,其提供更好的颜色再现和/或更加耐用。
固态发光体(例如,发光二极管)因一些原因,在光发射的所有领域都备受关注。众所周知,固态发光体的能效比白炽灯泡和荧光灯泡更高(荧光灯泡的能效比白炽灯泡更高,但与固态发光体相比,其能效依然较低)。
另外,固态发光体的正常使用寿命(一般为50,000-70,000小时)一般比那些白炽灯泡(一般约为750-1000小时)和荧光灯泡(例如,有报道的一些荧光灯泡的使用寿命为10,000-20,000小时)更长。
此外,固态发光体一般比其他类型的发光体更耐用。
由发光体输出的可见光,和/或由多个发光体输出的混合可见光可以在1931CIE(国际照明委员会,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de I'Eclairage)色度图和1976CIE色度图上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均熟悉这些图,并且这些图都是很容易得到的(例如,可通过在因特网上检索“CIE色度图”获得)。
CIE色度图以两个CIE参数x和y(在1931图的例子中)或u’和v’(在1976图的例子中)的形式绘制出了人类颜色感知。在各个CIE色度图中的每个点(即,每个“色点”)对应特定的颜色。例如,对于CIE色度图的技术描述,可参见“物理科学和技术百科全书”卷7,230-231,罗伯特等著,1987(Encyclopedia of Phys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7,230-231,Robert A Meyers ed.,1987)。光谱色分布在轮廓空间的边缘周围,其包括所有人眼可感知的所有颜色。边界线表示光谱色的最大饱和度。
1931CIE色度图可用于将颜色定义成不同色调的加权和。1976CIE色度图与1931色度图相类似,除了在1976色度图中,相似的距离表示相似的颜色感知区别。
此处所使用的表述“色调”表示具有色差和饱和度的光,该色差和饱和度与CIE色度图上的特定点相对应,即,可以由1931CIE色度图上的坐标x、y所表征的点或可以由1976CIE色度图上的坐标u’,v’所表征的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锐公司,未经科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106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