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方向性电磁钢板、其制造方法、电机铁心用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11271.6 | 申请日: | 2012-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56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藤仓昌浩;牛神义行;村川铁州;金尾真一;安宅诚;市江毅;堀纮二郎;松井伸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2C38/00 | 分类号: | C22C38/00;B21B3/02;C21D8/12;C22C38/14;C22C38/16;H01F1/16;H01F27/245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吴倩;张楠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方 向性 电磁 钢板 制造 方法 电机 铁心 层叠 及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合于电气设备的铁心材料的无方向性电磁钢板及其制造方法等。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汽车等的驱动电机,高速旋转且容量比较大的电机的使用一直在增加。因此,对于驱动电机中使用的铁心的材料,要求在比商用频率更高、即几百Hz~几千Hz范围内的低铁损化。另外,对于用于转子的铁心,要耐受离心力及应力变动,因而也要求所需的机械强度。上述要求在除汽车的驱动电机以外所使用的铁心材料中有时也有要求。
以往,提出了谋求铁损的降低及/或强度的提高等的技术(专利文献1~12)。
但是,在这些技术中,实现兼顾铁损的降低及强度的提高是困难的。另外,实际上有时也难以制造无方向性电磁钢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2-00834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6-33025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00904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6-070269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10-018005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4-084053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4-183066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07-039754号公报
专利文献9:国际公开第2009/128428号公报
专利文献10:日本特开平10-88298号公报
专利文献11:日本特开2005-256019号公报
专利文献12:日本特开平11-2290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兼顾铁损的降低及强度的提高的无方向性电磁钢板及其制造方法等。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要旨如下所述。
(1)一种无方向性电磁钢板,其特征在于,其以质量%计含有:
C:0.002%以上且0.01%以下、
Si:2.0%以上且4.0%以下、
Mn:0.05%以上且0.5%以下、以及
Al:0.01%以上且3.0%以下,
进一步含有选自由Ti、V、Zr及Nb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剩余部分由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
在将Ti、V、Zr、Nb、C的含量(质量%)分别表示为[Ti]、[V]、[Zr]、[Nb]、[C]时,以“Q=([Ti]/48+[V]/51+[Zr]/91+[Nb)/93)/([C]/12)”表示的参数Q的值为0.9以上且1.1以下;
金属组织的母相为铁素体相;
所述金属组织不含未再结晶组织:
构成所述铁素体相的铁素体晶粒的平均粒径为30μm以上且200μm以下;
所述铁素体晶粒内,包含选自由Ti、V、Zr及Nb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的析出物以l个/μm3以上的密度存在;
所述析出物的平均粒径为0.002μm以上且0.2μm以下。
(2)根据(1)所述的无方向性电磁钢板,其特征在于,其以质量%计进一步含有选自由下述元素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N:0.001%以上且0.004%以下、
Cu:0.5%以上且1.5%以下、以及
Sn:0.05%以上且0.5%以下。
(3)根据(1)或(2)所述的无方向性电磁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析出物选自由碳化物、氮化物及碳氮化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4)一种无方向性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具有下述工序:
进行板坯的热轧而获得热轧钢板的工序,
进行所述热轧钢板的冷轧而获得冷轧钢板的工序,和
在均热温度为950℃以上且1100℃以下、均热时间为20秒以上、从所述均热温度起到700℃为止的平均冷却速度为2℃/秒以上且60℃/秒以下的条件下,进行所述冷轧钢板的最终退火的工序;
所述板坯以质量%计含有:
C:0.002%以上且0.01%以下、
Si:2.0%以上且4.0%以下、
Mn:0.05%以上且0.5%以下、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未经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112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蓄电池安装保护套
- 下一篇:蓄电池拆装两便提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