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前部车体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12363.6 | 申请日: | 2012-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54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河内毅;丹羽俊之;大丸成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B62D2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段承恩;杨光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部 车体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提高汽车用车体的刚性的前部车体构造。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为了提高汽车的燃油效率、运动性能,或者为了吸收伴随着安全对策、装备充实的重量增加,要求汽车的轻量化。因此,例如,由使用了高强度钢板的车体构造的薄壁化进行的车体的轻量化不断进展。
例如,在使用590MPa级高强度钢板而使车体轻量化的情况下,能够确保车体强度并且与以往钢板相比实现约40%左右的轻量化,可期待非常大的成果。
另一方面,汽车在行驶中受到从路面的凹凸受到的力、开到路肩等上的情况下的冲击等各种力,所以除了车体强度还需要扭转刚性。然而,如果使用高强度钢板使车体构造薄壁化,则虽然可确保车体强度,但扭转刚性一般下降。
即,在高强度钢板中,通过温度经过、成分等,钢板的抗拉强度提高,但铁的杨氏模量是一定的,没有变化。因此,如果使车体构造薄壁化,则截面二次极距变小,其结果,扭转刚性下降。因此,在使用高强度钢板等维持车体强度并且使车体薄壁化而轻量化的情况下,需要同时使扭转刚性提高。
关于上述车体的扭转刚性的提高,作为着眼于前部车体构造的技术,例如,公开了如专利文献1、2所示的技术。
具体地说,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设置从前柱(front pillar)向前方延伸到滑柱台(滑柱塔形支撑:strut tower)的载荷输入面的发动机罩侧板加强构件,并且使比发动机罩侧板加强构件的前端部向前方延伸的假想延伸设置部通过载荷输入面的输入中心。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将滑柱壳设为单一部件而形成,并且将侧部件、发动机罩侧板、前围板(dash panel)以及前围上盖板结合于滑柱壳而一体化。
另外,虽然不是以扭转刚性的提高为目的的,但在文献3中公开了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同样的技术。在专利文献3中,将前柱的下端部在滑柱台的上方接合于上部件,通过前柱与位于其后方的铰链柱和上部件形成中央部开口的环状体。由此,能够有效地支撑作用于前柱的下端部的力矩载荷。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5555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07857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09-0712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发明中,接合于前柱的发动机罩侧板加强构件接合于滑柱台的载荷输入面的车辆外侧边缘部。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发明中,前柱的下端部在滑柱台的车辆外侧接合于上部件。因此,发动机罩侧板加强构件或者前柱的接合部,从滑柱(由缓冲件以及弹簧形成的构件)向滑柱台的载荷从输入方向(即,滑柱的轴线方向)在车体的宽度方向上错位。
如果这样接合部向滑柱台的载荷从输入方向错位,则在从滑柱向滑柱台负荷载荷时,对接合部产生较大的力矩。如果该力矩变大则接合部变形,其结果,导致车辆的变形。因此,在上述专利文献1、3所记载的发明中,不能得到充分的扭转刚性。
本发明是考虑这样的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高效地提高汽车的车体的扭转刚性的前部车体构造,进而通过使用了高强度钢板的薄壁化,能够高效地谋求车体的轻量化的前部车体构造。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人锐意研究,结果得到以下的见解。
通过设置结合于前柱与滑柱台的加强构件并且将该加强构件在比通过滑柱的轴线而在车体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平面靠车体内侧以及车体外侧的双方结合于滑柱台,能够抑制在加强构件的向滑柱台的结合部产生较大的力矩。
本发明基于上述见解而完成,其要旨如下所述。
(1)一种前部车体构造,是具有车室与配设于该车室的前方侧的前室的车体上的前部车体构造,其中,具备:滑柱台,其在所述前室内配置于该前室的宽度方向两侧,并且安装有前轮用滑柱的上边缘部;前柱,其在所述车室的前方在宽度方向两侧从所述车室的车顶朝向所述前室的后方上边缘部延伸;和加强构件,其一方的端部结合于滑柱台并且另一方的端部结合于前柱,所述加强构件,在比通过固定于所述滑柱台的滑柱的轴线而在车体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平面靠车体内侧以及车体外侧的双方结合于滑柱台。
(2)根据上述(1)所记载的前部车体构造,其中:所述加强构件为由与构成前柱的至少一部分的构成构件同一坯料形成的一体成形品。
(3)根据上述(2)所记载的前部车体构造,其中:所述前柱具备配置于车体外侧的外构件与配置于车体内侧的内构件,所述加强构件为由与内构件同一坯料形成的一体成形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未经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123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