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煤油基材的制造方法以及煤油基材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14180.8 | 申请日: | 2012-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32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新妻拓弥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物资源机构;国际石油开发帝石株式会社;吉坤日矿日石能源株式会社;石油资源开发株式会社;克斯莫石油株式会社;新日铁住金工程技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10L1/04 | 分类号: | C10L1/04;C10G2/00;C10G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煤油 基材 制造 方法 以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油基材的制造方法以及煤油基材。
背景技术
制造作为煤油、轻油等液体燃料制品的原料而利用的煤油基材的方法,已知有将以一氧化碳气体(CO)和氢气(H2)为主要成分的合成气体作为原料气体而利用费托合成反应(以下,称为“FT合成反应”。)的方法。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燃料制造工艺,将通过FT合成反应得到的费托合成油(以下,称为FT合成油。)加氢精制或加氢裂化而得到加氢处理油,从该加氢处理油中得到石脑油馏分、煤油馏分、轻油馏分以及未裂化蜡。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技术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9/041478号小册子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煤油基材的制造中,为了适合JIS1号煤油标准,以煤油馏分的闪点不低于40℃的方式从精馏塔中抽出而进行。上述的燃料制造工艺中,将分离石脑油馏分和煤油馏分的温度、即煤油馏分的初馏点设定为150℃左右,得到以碳原子数10~14的链烷烃为主要成分的煤油馏分。
另一方面,由来源于FT合成油的加氢处理油得到的石脑油馏分由于以链烷烃为主要成分因而辛烷值低,不适合作为汽车燃料,所以期望尽可能增加作为市场价值高的煤油基材而得到的馏分。
本发明基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目的在于提供煤油基材的制造方法以及煤油基材,该方法能够从来源于FT合成油的加氢处理油中制造更多的煤油基材。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煤油基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从由费托合成油的加氢处理油得到的初馏点为95~140℃且终馏点为240~280℃的第一馏分中,去除碳原子数7以下的链烷烃而得到碳原子数7以下的链烷烃的含量为0.1~0.7质量%的第二馏分。
根据本发明的煤油基材的制造方法,得到上述特定的第一馏分,由该第一馏分去除碳原子数7以下的链烷烃,由此能够得到上述特定的第二馏分作为闪点为40℃以上的煤油基材。上述特定的第一馏分由于含有现有的煤油馏分中被去除的碳原子数9以下的链烷烃,因此能够从FT合成油的加氢处理油中得到更多的馏分作为煤油基材。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上述效果是基于本发明人等如下的见解:即便不将碳原子数9以下的链烷烃全部去除,将碳原子数9的链烷烃留下而碳原子数7以下的链烷烃设定在上述特定的范围,由此也能够充分地改善闪点。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二馏分中的碳原子数7以下的链烷烃的含量超过0.7质量%时,难以满足闪点为40℃以上的条件;含量小于0.1质量%时,去除碳原子数7以下的链烷烃所需的成本、工夫增加。
本发明的煤油基材的制造方法中,可以将上述第二馏分的闪点设为40~5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煤油基材,其特征在于,含有碳原子数9~14的链烷烃85~99.5质量%,含有碳原子数7以下的链烷烃0.1~0.7质量%,将碳原子数9的链烷烃的含量设为C9质量%且将碳原子数7以下的链烷烃的含量设为C7-质量%时的质量比[C9/C7-]为20以上。
本发明的煤油基材具有上述构成,由此能够得到闪点为40℃以上的煤油。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能够提供煤油基材的制造方法以及煤油基材,该方法能够从来源于FT合成油的加氢处理油中制造更多的煤油基材。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实施本发明的煤油基材的制造方法的烃油的制造系统的一实施方式的模式图。
图2的(a)为表示煤油基材中的碳原子数9的链烷烃含量与煤油基材的闪点的关系的图;图2的(b)为表示煤油基材中的碳原子数7以下的链烷烃含量与煤油基材的闪点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边参照图1边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图1为表示实施本发明的煤油基材的制造方法的烃油的制造系统的一实施方式的模式图。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相同或同等的元素,使用相同的符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物资源机构;国际石油开发帝石株式会社;吉坤日矿日石能源株式会社;石油资源开发株式会社;克斯莫石油株式会社;新日铁住金工程技术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物资源机构;国际石油开发帝石株式会社;吉坤日矿日石能源株式会社;石油资源开发株式会社;克斯莫石油株式会社;新日铁住金工程技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141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