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滤光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摄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14239.3 | 申请日: | 2012-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60683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02 |
发明(设计)人: | 松尾淳;梅田悟史;木梨勉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硝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N5/225 | 分类号: | H04N5/225;G03B11/00;H04N5/335;G02B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苗堃;赵曦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滤光 及其 制造 方法 以及 摄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滤光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在应用CCD(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MOS图像传感器(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Image Sensor)等固体摄像元件的摄像装置中,为了良好地再现色调、且获得鲜明的图像,将具有各种光学功能的滤器(滤光器)配置于摄像透镜与固体摄像元件之间等。其代表性的例子是为了将固体摄像元件的光谱灵敏度补正为人的可见度而遮蔽近红外波长区域的光的滤光器(近红外线截止滤光器),通常配置在摄像透镜与固体摄像元件之间。另外,在摄像装置中,为了调节进入的光量,防止摄像元件因受光而生成的电荷饱和而不能摄像,或截止来自摄像装置内的透镜、传感器等光学构件、其保持构件等的反射、散射导致的漫射光,配置有所谓被称为光圈的遮蔽构件。
近年来应用固体摄像元件的摄像装置向小型化发展,逐渐搭载于手机等小型电子器材。进而,最近对于这种电子器材自身的小型化、高功能化的要求提高,与其相伴地摄像装置也要求更加小型化。
作为实现摄像装置小型化的方法,例如已知在滤光器一体化地设置作为光圈发挥功能的黑色被覆件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方法中,不需要用于配置光圈的空间,能够使装置小型化。而且,也可实现部件数的削减、以及由其带来的组装工序的简单化。
在配置于摄像装置内的滤光器、透镜等光学构件的光学功能面,为了防止因入射光的反射而导致的漫射光等,一般通过蒸镀、溅射等形成有由层叠有低折射率层和高折射率层的多层膜等构成的防反射膜。对于上述黑色被覆件(遮光膜)也希望这种防反射处理。
然而,上述防反射膜的形成工序复杂,在生产率、成本方面存在课题。而且,防反射膜一般也存在其防反射效果具有波长依赖性和角度(入射角度)依赖性的问题。因此,对于上述遮光膜,要求生产率和经济性优异、且能够赋予没有波长依赖性、角度依赖性等问题的防反射效果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681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体化地具备生产率和经济性优异、且具有不依赖于入射光的波长、角度的防反射效果的遮光膜的滤光器及其制造方法,还有应用这种滤光器的摄像装置。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滤光器被用于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内置有来自被拍摄物或者光源的光入射的摄像元件,所述滤光器具有:
滤光器主体,配置在所述被拍摄物或者光源与所述摄像元件之间,对所述入射光具有透射性,以及
遮光树脂膜,在所述滤光器主体的至少一个面一体化地形成,遮断一部分向所述摄像元件入射的光,
在所述遮光树脂膜的光入射面形成有防止光反射的微细凹凸结构。
在此,所谓“光入射面”是指遮光树脂膜上与滤光器主体相反侧的表面。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滤光器的制造方法是下述滤光器的制造方法:所述滤光器被用于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内置有来自被拍摄物或者光源的光入射的摄像元件,
所述制造方法具备以下工序:
在对所述入射光具有透射性的滤光器的至少一个面形成具有规定图案形状的遮光树脂膜的工序,
所述工序包含对处于未固化~半固化状态的遮光树脂膜表面按压压印模具而形成微细凹凸结构的工序。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滤光器的制造方法是下述滤光器的制造方法:所述滤光器被用于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内置有来自被拍摄物或者光源的光入射的摄像元件,
所述制造方法具备以下工序:
在对所述入射光具有透射性的滤光器的至少一个面形成具有规定图案形状的遮光树脂膜的工序,
对所述遮光树脂膜的表层选择性地照射放射线的工序,以及
对照射了所述放射线的遮光树脂膜进行加热而在其表面形成微细凹凸结构的工序。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滤光器的制造方法是下述滤光器的制造方法:所述滤光器被用于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内置有来自被拍摄物或者光源的光入射的摄像元件,
所述制造方法具备以下工序:
利用含有消光剂的遮光性树脂,在对所述入射光具有透射性的滤光器的至少一个面形成具有规定图案形状、且表面形成有微细凹凸结构的遮光树脂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硝子株式会社,未经旭硝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142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