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作为塑料中的多功能添加剂的聚(甲基)丙烯酸酯无效
申请号: | 201280014800.8 | 申请日: | 2012-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68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H·考茨;H·布劳恩;R·高哈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赢创油品添加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33/06 | 分类号: | C08L33/06;C08L10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宓霞 |
地址: | 德国达***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作为 塑料 中的 多功能 添加剂 甲基 丙烯酸酯 | ||
技术领域
许多热塑性塑料,尤其是聚氯乙烯(PVC),具有非最佳的机械性能并且必须添加添加剂。例如,抗冲改性剂经常添加到PMMA或PVC中以改进抗冲击性。另一个方面是塑料的滑动效果。在此,许多热塑性塑料需要改进的添加剂添加,该添加剂添加导致更容易的可挤出性或可加工性和更好的机械性能。滑动性能改进例如导致热塑性塑料在挤出期间延迟的熔融和因此更有利的流动性和所要求的加工压力的降低。此外,更好的滑动效果通过导致更低的与金属的粘附而有利于在成形机械中的加工。对于PVC情况尤其如此,PVC本身是脆性的并由于低熔体粘度而难以挤出。
为了改进这些技术方面,本发明提供用于热塑性塑料,尤其PVC的新型单组分聚(甲基)丙烯酸酯基添加剂。其具有聚(甲基)丙烯酸酯主链和长的烷基侧链。
背景技术
EP0132317公开了由MMA、含C1-C4结构部分的丙烯酸烷基酯和含C1-C8结构部分的丙烯酸烷基酯构成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虽然所述聚合物改进滑动效果,但是由于高的丙烯酸酯含量而对在金属表面上的加工几乎没有有利效果。
EP0779336公开了由两种聚合物A(至少50重量%)和B(至少0.1重量%)组成的用于热塑性树脂的润滑剂。聚合物A在此由至少50重量%,但是一般由100重量%的含C12-C24结构部分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组成。聚合物B仅仅由C1-C4-(甲基)丙烯酸酯组成且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为至少15℃。所述润滑剂的缺点是,它仅能以双组分体系形式使用,并且聚合物A倾向于粘连。此外仅非常困难地确保润滑剂的两种组分与热塑性塑料的基体具有足够的相容性并且没有出现不利地影响机械性能的微相分离。当热塑性塑料还添加有添加剂,例如阻燃剂,具有高填充量,例如无机填料,或采用纤维增强(例如用玻璃纤维或碳纤维)时,这种不相容性也可能发生。
发明内容
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用于热塑性塑料,尤其是PVC的添加剂,尤其是润滑剂,其与热塑性塑料,此外还与塑料加工中常规的添加剂或添加物质,例如玻璃纤维、碳纤维、无机填料或阻燃剂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并可以作为一种组分添加到热塑性塑料中。
另外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添加剂,其在热塑性塑料的加工期间需要较低的能量消耗和/或较低的循环时间,尤其可以实现降低加工温度,例如注塑中的模具温度。同时,意于降低挤出中的熔体压力和/或熔体温度。
特别地,本发明的目的是,所述添加剂应具有高的有效性。即,涉及的塑料熔体的可流动性应在添加量小时就已经显著地增加。
另外目的是,通过采用添加剂的添加不应该与没有添加剂或用现有技术中的添加剂制备的常规热塑性塑料相比损害热塑性塑料的机械性能,或甚至应该改进热塑性塑料的机械性能,例如(缺口)抗冲击性。同时,应确保高度可流动模塑组合物具有高的耐热变形性。
另外,热塑性塑料应具有良好的耐候性,高的抗UV防护,良好的耐溶剂或其它化学品性,此外还具有高的表面品质和/或增加的表面光泽,即使当填充度高时仍如此。
目的的达到
所述目的通过提供新型添加剂,尤其是用于热塑性塑料的新型润滑剂而达到,其按0.01重量%-20重量%,优选0.05重量%-15重量%的浓度存在于热塑性塑料中。用于添加到热塑性塑料中的所述添加剂是聚(甲基)丙烯酸酯。所述聚(甲基)丙烯酸酯包含10-100重量%的至少一种具有由9-40个碳原子,优选9-30个碳原子组成的烷基结构部分的(甲基)丙烯酸酯作为组成部分。
所述聚(甲基)丙烯酸酯在第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尤其具有包含以下组成部分的组成:
a)10-90重量%的至少一种具有由8-40个碳原子组成的烷基结构部分的(甲基)丙烯酸酯,和
b)10-50重量%,优选15-40重量%的至少一种具有由4-14个碳原子组成的烷基结构部分的α-烯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赢创油品添加剂有限公司,未经赢创油品添加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148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