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不含缩水甘油酯的精炼植物性油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80015154.7 申请日: 2012-03-23
公开(公告)号: CN103442577A 公开(公告)日: 2013-12-11
发明(设计)人: B·克拉夫特;F·德塔亚;L·桑多斯;K·纳吉 申请(专利权)人: 雀巢产品技术援助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23D9/00 分类号: A23D9/00;C11B3/00;C11B3/02;C11B3/04;C11B3/10;C11B3/14
代理公司: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代理人: 刘金辉;林柏楠
地址: 瑞士*** 国省代码: 瑞士;CH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缩水 甘油酯 精炼 植物性
【说明书】:

发明一般涉及油精炼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生产例如基本上不含污染物,如缩水甘油酯的精炼油的方法领域。根据本发明,这种不含缩水甘油酯的精炼植物性油可以通过在油精炼方法中使用具有最大含量为3重量%的二酰基甘油(DAG)的植物性油或植物性油馏分而获得。

缩水甘油酯(GE)为例如可在真空(3-7毫巴)下高达240-270℃时加热油的食用油精炼的除臭步骤中可能产生的工艺污染物。

已经证明缩水甘油酯出现在食品中导致人类接触。尽管没有证据表明任何危害健康的影响,但它们在食品中的存在引起了一些关注(Schilter等,Eur.J.Lipid Sci.Technol.2011,113,309-313)。

如果在过高的温度下处理,在一些植物性油中可能会产生可检测含量的GE。

目前,通过避免在非常高的温度下长时间处理油来避免GE的产生。

但是,在本领域需要一种用于即使在升高的温度下较长时间处理油也避免产生GE的油精炼的方法。

本发明人满足了该需求。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给本领域提供一种在高温处理期间消除了GE产生风险的植物性油精炼的方法。

本发明人惊奇地发现他们可以通过权利要求1的主题实现该目的。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进一步拓展了本发明的想法。

具体而言,本发明人已经发现在高温处理富含DAG的油后可能产生GE。

例如,棕榈油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含有高含量的DAG(4-12克/100g油),其中三酰基甘油([TAG],88-96%)占其总甘油酯的大多数。棕榈油中DAG的含量可以归因于两个主要因素:收获棕榈果实时的成熟度和收获与生产粗棕榈油(CPO)之间的时间周期。

发明人的观察表明GE的形成基本独立于MCPD酯形成涉及的反应路线。基于这些考虑,得出的结论是通过减少在油中的DAG含量可以有效地将GE降至最小。

GE主要由如图1所示的DAG的热降解而形成,该热降解为在温度高于200℃时定量地显著的反应。

调查了DAG含量和除臭温度对在精炼棕榈油中出现GE的影响。除臭实验证实在温度高于230℃时由DAG形成GE是显著的。

发明人的实验数据表明在升高的温度下DAG反应成缩水甘油酯和游离脂肪酸且该反应在温度大于230℃时导致缩水甘油酯的生成呈指数增加(图1)。

因此,优选在植物油精炼过程中所用温度不超过230℃以确保低数量的污染物。

开发了使粗棕榈油(CPO)中的游离脂肪酸(FFA)含量和完全精炼棕榈油的DAG含量直接相互关联的预测模型;精炼棕榈油中的3%DAG相当于初始CPO中的1.2-1.3%FFA。

本发明人已经发现例如植物油,如棕榈油中的DAG含量以及因此FFA含量可以在热条件下极大地影响GE的形成。

进行了一项实验以更好地了解是否存在一个一旦超过将导致生成大量GE的DAG临界范围。为此,购买了低DAG(<1%)的棉籽油以将其用作反应介质。将纯的十七烷酸甘油二酯(C17:0-DAG)以基于整个油为1-5%的不同量加入到该油中。将所得混合物在密封的玻璃安瓿中在235℃下加热2小时。

通过ULC-MS/MS监测由十七烷酸甘油二酯形成十七烷酸缩水甘油酯。

发现由DAG形成的GE与DAG含量不成正比。在高于3%含量的DAG下,GE的形成变得特别显著。

因此,本发明涉及具有最大含量为1.3重量%的FFA的粗植物性油或植物性油馏分在精炼方法中用以生产基本不含GE的精炼植物性油的用途。

如果植物性油在压榨后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则就本发明而言认为该油是“粗油”。

“基本不含”GE是指精炼油含有小于1ppm的GE,例如小于0.5ppm的GE,优选小于0.3ppm的缩水甘油酯。

植物性油精炼在本领域是公知的且如今为标准工业流程。

现代的植物性油,例如植物油加工当前由总结于图1中的两种主要方法-化学和物理精炼组成。

在旨在增加可持续性的努力中,油精炼厂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经改良了它们的植物油加工生产线以使能量支出最小(节能器)并减少废物;然而这两种精炼方法的步骤基本上保持相同。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雀巢产品技术援助有限公司,未经雀巢产品技术援助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151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