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字扬声器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80018421.6 | 申请日: | 2012-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935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高田直树;河野贤司;田中宏幸;上原正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歌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R3/00 | 分类号: | H04R3/00;H03F3/68;H04R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字 扬声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根据数字声音信号来驱动扬声器的数字扬声器系统。
背景技术
提出有将数字声音信号转换成多个数字信号(驱动用数字信号)并直接输入到多个音圈来再现声音的数字扬声器系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该数字扬声器系统中,将各音圈的磁场叠加而得到合成的磁场来驱动扬声器单元,因此,能够谋求低消耗、低电压驱动的实现和高音质化。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718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以往的结构中,在使使用于一个音频通道的扬声器单元由例如再现中低音域的低频扬声器和再现高音域的高频扬声器的2way构成的情况下,必须准备两个相同的构造。该情况下,由于各扬声器具有多个音圈,所以振动系统变重,尤其是,对于音圈直径小且谋求振动系统轻质的高频扬声器,会产生高频再现能力降低和制造非常困难的技术课题。另外,也存在零部件数量增加而导致构造复杂化的技术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字扬声器系统,在对一个音频通道使用多个扬声器单元的结构中,能够同时实现再现能力的提高和结构的简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数字扬声器系统中,具有:第1信号处理部,其对数字声音信号进行ΔΣ调制处理和转换成多个驱动用数字信号的处理,从而生成多个驱动用数字信号;第2信号处理部,其对上述数字声音信号进行ΔΣ调制处理而生成单一驱动用数字信号;第1扬声器单元,其具有包含多个音圈的音圈绕线管,所述多个音圈被供给上述第1信号处理部所生成的上述多个驱动用数字信号;和第2扬声器单元,其具有包含单一音圈的音圈绕线管,所述单一音圈被供给上述第2信号处理部所生成的上述单一驱动用数字信号。
根据该结构,第1扬声器单元由于具有包含被供给第1信号处理部所生成的上述多个驱动用数字信号的多个音圈的音圈绕线管,所以能够得到高的扬声器驱动力。另外,第2扬声器单元由于具有包含被供给第2信号处理部所生成的上述单一驱动用数字信号的单一音圈的音圈绕线管,所以能够减轻振动系统并且减少零部件数量。由此,在对一个音频通道使用多个扬声器单元的结构中,能够同时实现再现能力的提高和结构的简化。
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上述第2扬声器单元为再现比上述第1扬声器单元高音域的扬声器单元。根据该结构,能够减轻音圈直径小且谋求振动系统轻质的第2扬声器单元的振动系统,并且,能够减少零部件数量,从而能够同时实现高频再现能力的提高和结构的简化。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上述第1信号处理部具有对上述多个驱动用数字信号进行整形处理的整形电路。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由于第1扬声器单元所具有的多个音圈的偏差而对再现音带来的影响。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具有用于使上述第1信号处理部和上述第2信号处理部的处理时间差相互抵消的延迟电路。根据该结构,能够实现两个扬声器单元的同步。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在上述第1信号处理部的前级 具有将与上述第1扬声器单元的再现频域对应的信号成分限制于通频带的第1滤波器,在上述第2信号处理部的前级具有将与上述第2扬声器单元的再现频域对应的信号成分限制于通频带的第2滤波器。根据该结构,能够减少在第1信号处理部及第2信号处理部中的运算量,从而能够减轻各信号处理部的处理负担。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在上述第2信号处理部与上述第2扬声器单元之间配置有去除噪声用的电容器。根据该结构,无需设置多个去除噪声用的电容器,能够成为抑制成本且有利于高音质的结构。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对一个音频通道使用多个扬声器单元的结构中,能够同时实现再现能力的提高和结构的简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数字扬声器系统的电结构的图。
图2是第1信号处理部的框图。
图3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数字扬声器系统的电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数字扬声器系统的电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数字扬声器系统的电结构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歌乐株式会社,未经歌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184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