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字用户线的最优下行电源关闭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19654.8 | 申请日: | 201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471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3/32 | 分类号: | H04B3/32;H04B3/46;H04M1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字 用户 最优 下行 电源 关闭 | ||
相关申请案的交叉参考
本发明要求于2011年04月27日由卫东递交的发明名称为“数字用户线的最优下行电源关闭”的第61/479,719号美国临时专利申请案的在先申请优先权,上述在先申请的内容以全文引入方式并入本文本中。
关于由联邦政府赞助的研究或开发的声明
不适用。
参考缩微胶片附录
不适用。
背景技术
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技术可以为现有用户线路的数字通信提供大的带宽。在用户线路上传输数据时,相邻双绞电话线路上传输的信号之间可能产生串话干扰,例如,在同一束或者邻近束的线路中。串扰可能会限制一些DSL技术的性能,比如,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2(asymmetric DSL2,ADSL2)和超高速数字用户线路2(very high bit rate DSL2,VDSL2)。串扰可以发生在混合部署场景中,其中,机柜部署线路和交换局部署线路距离相对较近或者被捆绑在同一捆绑器内运行。例如,机柜部署线路(相对较短的部署距离)可以将串话干扰引入交换局部署线路(相对较远的部署距离)。在机柜部署线路穿入共用的捆绑器的那一点上,交换局部署线路的信号可能已经走过一段距离,并发生一定的衰减。这样,在这一点引入的远端串扰(far-end crosstalk,FEXT)可能严重影响交换局部署线路中的信号,有时甚至完全压制所需的传输信号。此串扰问题可以被称为“远-近”问题。
发明内容
在一项实施例中,本发明包括一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为多个机柜部署DSL确定多个功率谱密度(power spectrum density,PSD)模板,所述确定多个PSD模板包括,基于各所述DSL间的串话耦合参数,联合地、迭代地确定多个截止频率,其中所述截止频率和PSD模板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且其中,每个模板包括一个在所述模板的截止频率以下的减小了的PSD部分以及一个在所述截止频率以上的最大PSD部分。
在另一项实施例中,本发明包括一种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一个处理器,用于为多个机柜部署DSL确定多个功率谱密度(power spectrum density,PSD)模板,所述确定多个PSD模板包括,基于各所述DSL间的串话耦合参数,联合地、迭代地确定多个截止频率,其中所述截止频率和PSD模板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且其中,每个模板包括一个在所述模板的截止频率以下的减小了的PSD部分以及一个在所述截止频率以上的最大PSD部分。
在再一项实施例中,本发明包括一种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一个处理器,用于确定多个DSL间的串话耦合参数;联合地、迭代地为对应于各所述DSL的每个功率谱密度(power spectrum density,PSD)模板确定一个截止频率,其中,每个截止频率都基于对应的DSL的目标数据速率和多个所述串话耦合参数;为每个DSL调整下行信号功率,其中,所述DSL上的下行信号功率基于该DSL对应的确定的PSD模板。
在又一项实施例中,本发明包括一种在频谱管理中心(Spectrum Management Center,SMC)实施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基于多个机柜部署DSL间的串话耦合参数优化各所述机柜部署DSL的下行功率回退(downstream power backoff,DPBO)参数,其中,所述DPBO参数包括多个截止频率,每个截止频率对应所述多个DSL中的一个。
结合附图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从以下详细描述将更清楚地理解这些和其它特征。
附图说明
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发明,现参考以下简述,结合附图和详细描述,其中相同参考标号表示相同部分。
图1是一个PSD掩码的图表。
图2是交换局/机柜速率权衡的图表。
图3是交换局/机柜速率优化的图表。
图4是DSL系统的一项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a和图5b是一种联合的和迭代的PSD优化方法的一项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6是一种联合的和迭代的PSD优化方法的一项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7为网络单元的一项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是通用计算机系统的一项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196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乘客防撞安全装置
- 下一篇:大型旋转平台车用轴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