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气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20903.5 | 申请日: | 2012-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03588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0-19 |
发明(设计)人: | 植村高;矢野阳三;大门敦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5K5/06 | 分类号: | H05K5/06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高培培;车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气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含在箱体的开口安装的通气构件的通气单元。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在机动车用灯或ECU(Electrical Control Unit:电控单元)等机动车电装部件、OA(办公自动化)设备、家电产品、医疗设备等中,在收容电子部件或控制基板等的箱体上,以缓和由温度变化引起的箱体内的压力变动或对箱体内进行换气的目的设置开口,并在该开口安装通气构件。该通气构件确保箱体的内外的通气并防止灰尘或水等异物向箱体内的侵入。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图6A及6B所示的通气构件100。该通气构件100具备:用于将箱体150的开口151覆盖的防水通气膜120;对防水通气膜120进行支承并固定于箱体150的支承体110;以及将防水通气膜120覆盖的盖部件130。
支承体110整体呈管状,具有粘贴有防水通气膜120的凸缘部112、及从凸缘部112突出而向箱体150的开口151插入的插入部111。在插入部111的根部分装配有密封构件140,该密封构件140由凸缘部112向箱体150按压,由此将通气构件100与箱体150之间的间隙密封。
盖部件130具有与防水通气膜120相对的主壁131、从主壁131的周缘部延伸至箱体150的表面附近为止的周壁132。而且,在主壁131设有用于使面向防水通气膜120的空间向外部开放的贯通孔133。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如图7A及7B所示,公开了一种在箱体150上以包围通气构件200的方式设置隔壁152的通气结构300。隔壁152呈相互分离的圆弧状,具有比通气构件200高的高度。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8766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474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例如在机动车电装部件中,机动车有时由高压水清洗,有时也向机动车电装部件喷射高压水。在通气构件中,在密封构件的外侧的通气构件的周缘部与箱体之间形成间隙,因此如上述那样向机动车电装部件喷射高压水时,高压水从该间隙作用于密封构件,高压水会使密封构件变形而水会侵入箱体内。
对此,如专利文献1公开的通气构件100那样若盖部件130具有周壁132,则能够减少作用于密封构件140的高压水。然而,从通气构件100的安装性及制作误差的角度出发,无法使周壁132与箱体150之间的间隙为零,无法排除高压水作用于密封构件140而水侵入到箱体内的可能性。
另外,在专利文献2公开的通气结构300中,需要在隔壁152与通气构件200之间确保通气路,无法使隔壁152与通气构件200之间的间隙为零。因此,专利文献2公开的通气结构300也具有与专利文献1公开的通气构件100同样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这种情况,以提供一种即使在高外压作用的环境下,也能够防止异物从通气构件与箱体之间侵入到箱体内的通气单元为目的。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即,本发明提供一种通气单元,其具备:通气构件,安装于箱体的开口且包含用于将所述开口覆盖的防水通气膜;密封构件,将所述箱体与所述通气构件之间的间隙密封;以及垫圈,在所述密封构件的周围由所述通气构件向所述箱体按压。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的结构,通气构件安装于箱体的开口时,在密封构件的外侧形成的通气构件的周缘部与箱体之间的间隙由垫圈闭塞。因此,即使在高外压作用的环境下,也能够防止异物从通气构件与箱体之间侵入到箱体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通气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图1的通气单元的立体图。
图3是图1的通气单元的剖视图。
图4是盖部件的仰视图。
图5是变形例的通气单元的剖视图。
图6中,图6A是以往的通气构件的立体图,图6B是该通气构件的剖视图。
图7中,图7A是以往的通气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7B是该通气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说明涉及本发明的一例,本发明并未限定于此。
图1~3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通气单元1。该通气单元1具备:在箱体10的开口11安装的通气构件2;将箱体10与通气构件2之间的间隙密封的密封构件6;以及包围密封构件6的环状的垫圈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东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日东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209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