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氧化氯剂及二氧化氯的生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21184.9 | 申请日: | 2012-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021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加藤谅;原金房;柳田政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曹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1B11/02 | 分类号: | C01B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谢顺星;张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 生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环境和食品的除臭、杀菌、去除病毒、防霉和防腐等的二氧化氯剂,以及使用二氧化氯剂稳定地生成稀薄的二氧化氯气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二氧化氯的高氧化能力,被认为在除臭、杀菌、去除病毒、防霉、防腐、漂白等用途上具有前景。但是,由于二氧化氯非常不稳定,具有不适合长期保存和搬运、在高浓度下有爆炸的危险性等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了各种方法。
提出一种由二氧化氯和吸水性树脂组成的凝胶状组合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但具有几乎不生成二氧化氯气体等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对由二氧化氯和吸水性树脂组成的凝胶状组合物照射紫外线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但具有需要与紫外线照射装置组合的难点。
提出一种凝胶状组合物,其特征为含有纯二氧化氯剂及高吸水性树脂,该纯二氧化氯剂的构成成分中具有溶存二氧化氯气体、亚氯酸盐及用于保持制剂为酸性的pH调节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但由于溶存二氧化氯分解,并不适合长期保存。
提出在亚氯酸盐水溶液中添加活化剂、吸水性树脂、保水剂来使其凝胶化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但是需要在使用前添加药剂,而且无法控制添加后的反应,因此在添加后数日生成高浓度二氧化氯气体,在操作时的安全性或浓度管理上具有缺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1-18153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20200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1-27880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7-18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二氧化氯剂,其目的在于使用二氧化氯进行环境和食品的除臭、杀菌、去除病毒、防霉或者防腐等,以不会过少的量稳定地生成二氧化氯;另外还提供一种在使用前抑制二氧化氯的生成,而在使用时高效地生成二氧化氯的方法。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人进行了反复研究,得到了下述见解。
(i)一种二氧化氯剂,是在无机多孔质载体上担载亚氯酸盐及碱性剂而成的二氧化氯剂;相对于亚氯酸盐的担载量,碱性剂的担载量大于0.7摩尔当量且为2摩尔当量以下;含水量为10重量%以下,该二氧化氯能充分进行空间和食品等的除臭、杀菌、去除病毒、防霉或防腐等的同时,能够长时间稳定地生成对人体或动物无危险程度的量的二氧化氯。
(ii)使用前抑制二氧化氯剂与二氧化碳和/或水蒸气的接触,而在使用时,使二氧化氯剂与含有二氧化碳及水蒸气的气体、酸或氧化性物质相接触,由此抑制不必要地生成二氧化氯,而在使用时能够高效地生成二氧化氯。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见解而完成的,其提供下述二氧化氯剂及二氧化氯的生成方法。
技术方案1.一种二氧化氯剂,其特征在于,是在无机多孔质载体上担载亚氯酸盐及碱性剂而成的二氧化氯剂;相对于亚氯酸盐的担载量,碱性剂的担载量大于0.7摩尔当量且为2摩尔当量以下;含水量为10重量%以下。
技术方案2.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二氧化氯剂,其通过使无机多孔质载体上含有亚氯酸盐及碱性剂并进行干燥而得。
技术方案3.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二氧化氯剂,其是通过喷涂法,使无机多孔质载体含有亚氯酸盐及碱性剂。
技术方案4.根据技术方案1~3任一项所述的二氧化氯剂,其中,相对于二氧化氯剂的总量,担载1~25重量%的亚氯酸盐。
技术方案5.根据技术方案1~3任一项所述的二氧化氯剂,其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无机多孔质载体,担载1~40重量份的亚氯酸盐。
技术方案6.根据技术方案2~5任一项所述的二氧化氯剂,其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无机多孔质载体,含有10~100重量份的溶液,所述溶液含有浓度为1~46重量%的亚氯酸盐及浓度为1~60重量%的碱性剂。
技术方案7.根据技术方案1~6任一项所述的二氧化氯剂,其中,无机多孔质载体以10重量%的浓度悬浮在水中而成的悬浮液呈碱性。
技术方案8.根据技术方案1~7任一项所述的二氧化氯剂,其中,无机多孔质载体为坡缕石或海泡石。
技术方案9.根据技术方案1~8任一项所述的二氧化氯剂,其中,含水量为5重量%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曹株式会社,未经大曹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211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