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气吹出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80021380.6 | 申请日: | 2012-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341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金田健太郎;小杉显治;丹羽隆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豊和化成株式会社;丰田汽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H1/34 | 分类号: | B60H1/34;F24F1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高龙鑫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 吹出 装置 | ||
1.一种空气吹出装置,具备筒体和环状构件,所述筒体划分形成空气导出通路,且能使从该筒体后端侧的开放部流入的空气通过所述空气导出通路并从该筒体前端侧的开放部吹出,所述环状构件被所述筒体支撑,且该环状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存在于所述筒体内部,其中,
所述环状构件具有从该环状构件向所述筒体后端侧的开放部延伸的延伸部,
面向所述筒体后端侧的开放部的所述延伸部的端部位于面向所述筒体后端侧的开放部的所述环状构件的端部与所述筒体后端侧的开放部之间,
设置于所述筒体内周面、且从该内周面向所述筒体所划分形成的空气导出通路突出的第一突起部,与设置于所述环状构件的所述延伸部、且从该延伸部向所述筒体内周面突出的第二突起部相接触,由此所述环状构件被所述筒体支撑。
2.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吹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突起部的面向所述环状构件的延伸部的端部不与所述环状构件的延伸部接触。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吹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突起部的面向所述筒体内周面的端部不与所述筒体内周面接触。
4.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吹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突起部被包含所述筒体轴线的平面切断时,该第一突起部的剖面形状为大致三角形。
5.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吹出装置,其中,多个所述第一突起部设置于所述筒体内周面,且该多个第一突起部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二突起部相接触。
6.权利要求1-5的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吹出装置,其中,所述筒体后端侧的开放部与所述第一突起部之间的距离比所述筒体前端侧的开放部与所述第一突起部之间的距离小。
7.权利要求1-6的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吹出装置,其中,所述筒体为圆筒体,所述环状构件以相对于所述筒体同轴且绕所述筒体的轴线可转动地方式被所述筒体支撑。
8.一种空气吹出装置,具备筒体和环状构件,所述筒体划分形成空气导出通路,且能使从该筒体后端侧的开放部流入的空气通过所述空气导出通路并从该筒体前端侧的开放部吹出,所述环状构件以相对于所述筒体同轴且绕所述筒体的轴线可转动地方式被所述筒体支撑,且该环状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存在于所述筒体内部,其中,
所述环状构件相对于所述筒体转动时,无论表示所述环状构件相对于所述筒体的位置的转动位置如何,在所述筒体内周面沿该内周面的圆周方向以隔开间隔的方式而设置的、且从该内周面向所述筒体划分形成的空气导出通路而突出的多个第一突起部中的至少一个,与在所述环状构件外周面沿该外周面的圆周方向以隔开间隔的方式而设置的、且从该外周面向所述筒体的内周面而突出的多个第二突起部中的至少一个相接触,由此所述环状构件被所述筒体支撑。
9.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吹出装置,其中,无论所述环状构件的转动位置如何,所述多个第一突起部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一突起部都与所述多个第二突起部中的一个第二突起部相接触。
10.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空气吹出装置,其中,
在所述筒体的内周面上且存在于相对于所述筒体的轴线对称的位置的两个区域中,
无论所述环状构件的转动位置如何,所述两个区域中的其中一个区域中存在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突起部都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突起部相接触,并且无论所述环状构件的转动位置如何,所述两个区域中的另一个区域中存在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突起部都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突起部相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豊和化成株式会社;丰田汽车株式会社,未经豊和化成株式会社;丰田汽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2138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织物涂层状态实时观测镜
- 下一篇:一种大圆机上下三角座可调式定位圆弧块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