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氢气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21413.7 | 申请日: | 2012-05-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343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S·戈斯埃尔-耶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德罗瑞普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B1/04 | 分类号: | C25B1/04;C25B9/00;C25B11/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王初 |
地址: | 美国康***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氢气 发生器 | ||
对于相关申请的交互参考
本申请要求对于在2011年5月3日提交的美国申请No.13/099,707的优先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生产氢气的氢气发生器。
背景技术
氢气发生器典型地按2:1的克分子比-与水相同的比例,产生氢气(H2)和氧气(O2)的混合物。
氢气发生器包括四个主要元件:阴极、阳极及包含在空腔(该空腔包括阳极和阴极)中的盐或盐水溶液。发生器通常包括不锈钢金属板,这些不锈钢金属板相叠置,在各板之间具有间隔,以允许盐水溶液在它们之间流动。当将电压差置于阳极和阴极板之间时,交替的阴极和阳极板构造允许电流流过盐水盐溶液,产生化学反应。
金属板叠置构造是用于氢气发生器的最常见构造。与相叠置的板相关联的一个问题是,在板之间的流体不容易与来自发生器的其它部分的新鲜流体交换,这降低了发生器的效率。
发明内容
因而,考虑到现有技术的问题和效率,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生产氢气的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圆柱形氢气发生器,这种圆柱形氢气发生器比相叠置的板式发生器更高效率地产生氢气。
借助于说明书,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会部分地显现,并且将会部分地更为明朗。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显现的以上和其它目的在本发明中实现,本发明涉及一种氢气发生装置,这种氢气发生装置包括阳极、阴极、具有内部空腔的壳体、以及在空腔中在其端部附近的穿孔壁,该穿孔壁与阳极或阴极电气连接,并且将空腔的端部部分与空腔的主要部分分离。装置在壳体中包括水,水从空腔的主要部分穿过穿孔壁连续地延伸,并且延伸到空腔的端部部分中。
与穿孔壁电气连接的阳极或阴极可以从空腔的主要部分延伸穿过穿孔壁到空腔的端部部分中,并且延伸穿过壳体。壳体可以具有两个端部和在空腔中在每个端部附近的穿孔壁,该穿孔壁将空腔的端部部分与空腔的主要部分分离。阳极或阴极穿过壳体的一个端部穿过一个穿孔壁延伸到空腔的主要部分中,穿过另一个穿孔壁延伸到空腔的另一个端部部分中,并且延伸穿过壳体的另一个端部。在壳体中的水从空腔的主要部分穿过每一个穿孔壁连续地延伸,并且延伸到空腔的端部部分中。
穿孔壁可以是金属板,或者可以是开孔金属泡沫体,该金属板在其中具有开口。氢气发生装置可以包括圆柱形金属套筒、和绝缘垫片环,该圆柱形金属套筒滑动地布置在内部空腔中,金属套筒具有端部,该绝缘垫片环布置在金属套筒的端部与穿孔壁之间。
阳极可以是空心金属管,该空心金属管按圆柱形构造螺旋地缠绕。阳极另一方面可以是空心金属圆筒,该空心金属圆筒包括穿过圆筒壁的多个阳极开口,或者阳极可以是圆柱形金属丝网。
氢气发生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导电端子,该至少一个导电端子从空腔穿过在壳体中的开口向外延伸,其中,至少一个端子与阳极电气接触。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氢气发生装置,这种氢气发生装置包括具有内部空腔的壳体、在内部空腔中的阳极、以及在内部空腔中的阴极。装置包括开孔金属泡沫体,该开孔金属泡沫体布置在内部空腔中,与阳极或阴极电气连接。装置在壳体中包括水,水穿过金属泡沫体连续地延伸。开孔泡沫体可以是阳极,该阳极在其中具有通道,阴极延伸穿过在泡沫体阳极中的通道。阳极的通道可以具有长度和通道壁,在阴极与通道壁之间的空间以通道壁的长度延伸,空间基本上填充有水。
开孔泡沫体另一方面可以是阴极,该阴极在其中具有通道,阳极延伸穿过在泡沫体阴极中的通道。氢气发生装置可以包括圆柱形金属套筒,该圆柱形金属套筒滑动地布置在内部空腔中。金属套筒可以具有端部,其中绝缘垫片环布置在金属套筒的端部与穿孔壁之间。
金属泡沫可以包括金(gold)金属涂层。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用来使用氢气发生装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阳极、阴极、具有内部空腔的壳体、在空腔中在其端部附近的穿孔壁,该穿孔壁将空腔的端部部分与空腔的主要部分分离。阳极或阴极从空腔的主要部分延伸穿过穿孔壁到空腔的端部部分中,并且延伸穿过壳体,并且在壳体中的水从空腔的主要部分穿过穿孔壁连续地延伸,并且延伸到空腔的端部部分中。该方法包括在阳极与阴极之间施加电压差,该电压差足以允许产生氢气。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德罗瑞普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海德罗瑞普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214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