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未固结样本的薄片制造方法及其中使用的未固结样本的固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21670.0 | 申请日: | 2012-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027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崔成子;李允秀;金儇喆;崔炜讃;金渶锡;薛有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国地质资源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臧建明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结 样本 薄片 制造 方法 其中 使用 固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未固结样本的薄片制造方法及其中使用的未固结样本的固化装置。更详细而言,本发明涉及用于观察地质结构的未固结样本的薄片制造方法及在薄片制造过程中所使用的未固结样本的固化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由于断层运动形成断层带时,固化状的岩石沿着该断层带破碎,从而形成未固结层。另外,未固结层由断层角砾或断层泥(断层粘土)构成,在未固结层形成有发达的能够标志断层运动特性的地质构造。直至目前,对断层特性的研究是以现场肉眼观察的方式进行的。但是,仅凭肉眼观察研究断层特性时,由于较多地介入了研究者的主观意识,因此不够客观;或由于各个研究者做出互不相同的结论,易对研究断层运动造成极大混乱。
为了研究断层特性或活动性,需要更为客观且科学的证据。作为对断层运动特性的定量资料性的证据,能够提供的是对形成于断层带的细微地质构造的解读与解释。若用普通的偏光显微镜或高倍显微镜观察断层运动时所形成的未固结层,那么不仅能够解读肉眼无法识别到的细微地质构造,还能够提供定量资料性的断层运动证据。
为了用普通的偏光显微镜或高倍显微镜观察未固结层,则必须制作未固结层的研磨薄片。研磨薄片的制作一般以固化的岩石为对象。岩石的研磨薄片用于区分岩石种类,或通过电子显微探针分析器(EPMA,Electron Probe Micro Analyzer)等矿物分析,因此所有的薄片均制作成小型载玻片。
与岩石不同,关于未固结层的大型(76mm×53mm)研磨薄片,直至目前不仅韩国国内,国外也未对其展开研究。未固结层不同于岩石,极易破碎,因此制造研磨薄片并非易事。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综合以上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未固结样本的薄片制造方法,使得能够用于研究断层带所形成的未固结层的细微构造。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造未固结样本薄片的未固结样本的固化装置。
技术方案
为了达成所述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未固结样本的薄片制造方法包括:利用粘合剂固化采集的未固结样本的步骤;对固化的所述样本进行裁切的步骤;对裁切的所述样本的第一面进行研磨的步骤;将所述第一面粘贴于第一载玻片的步骤;以及研磨与所述第一面对向的所述样本的一面的步骤。
为了利用所述粘合剂固化所述未固结样本,可以进行:向所述未固结样本注入所述粘合剂的步骤;将注入粘合剂的所述样本放置于高压状态的步骤;将放置于高压状态的所述样本放置于真空状态的步骤;以及将放置于真空状态的所述样本放置于高压状态的步骤。
所述粘合剂可以由环氧树脂与硬化剂按100:30至100:40的重量比混合而制成。
所述未固结样本的薄片制造方法还可以包括对粘贴于所述第一载玻片的所述样本的厚度进行调整的步骤,其中,所述对粘贴于所述第一载玻片的所述样本的厚度进行调整的步骤可以在研磨与所述第一面对向的所述样本的一面之前进行。所述对粘贴于所述第一载玻片的所述样本的厚度进行调整的步骤可以通过向与所述第一面对向的所述样本的第二面粘贴第二载玻片的步骤以及沿着平行于所述第一载玻片和第二载玻片的面裁切所述样本的步骤完成。
所述研磨与所述第一面对向的所述样本的一面的步骤可以通过至少一个以上的研磨材料进行,其中,所述研磨材料的粒度可以是#200目以上且#6000目以下。
为了达成所述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未固结样本的固化装置包括:壳体部,其容纳固化容器,该固化容器容纳有干燥的未固结样本;粘合剂容纳部,其设置于所述壳体部的内部,容纳用于向所述未固结样本注入的所述粘合剂;以及压力调节部,其调节所述壳体部内部的压力。
所述粘合剂容纳部可以包括:漏斗,其用于容纳所述粘合剂;塞子,其用于封住所述漏斗的出口;以及分离器,其用于将所述塞子从所述漏斗中分离出来。
所述压力调节部可以包括:真空电动机,其向外部排出所述壳体部内部的空气,或向所述壳体部注入外部空气;连接管,其连接所述真空电动机与所述壳体部;以及排气管,其连接于所述壳体部,用于循环所述壳体部内部与外部的空气。
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国地质资源研究院,未经韩国地质资源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216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