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Ⅲ族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80022684.4 申请日: 2012-05-16
公开(公告)号: CN103518267A 公开(公告)日: 2014-01-15
发明(设计)人: 宇田川隆 申请(专利权)人: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主分类号: H01L33/32 分类号: H01L33/32;H01L21/205
代理公司: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代理人: 段承恩;杨光军
地址: 日本*** 国省代码: 日本;JP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氮化物 半导体 发光 元件 及其 制造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包含氮化镓铟的发光层的Ⅲ族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元件等,特别是涉及射出紫外带域(波段)和近紫外带域的短波长光的Ⅲ族氮化物半导体发光二极管(英文简称:LED)等。

背景技术

以往,氮化铝(AlN)、氮化镓(GaN)或氮化镓铟(组成式GaXIn1-XN:0≤X<1)等的含有铝(元素符号:Al)、镓(元素符号:Ga)或铟(元素符号:In)等的Ⅲ族元素作为构成元素的Ⅲ族氮化物半导体,被利用于构成发光二极管(LED)和激光二极管(英文简称:LD)等的Ⅲ族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元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例如,在LED中,氮化镓铟层作为用于射出深绿色或蓝色等的可见光的发光层被利用(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示出了例如添加(掺杂)了锌(元素符号:Zn)的铟组成大的Ga0.4In0.6N层,作为红色发光用的材料是有用的(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铟组成小的氮化镓铟层,作为用于射出紫外光的发光层被利用(参照专利文献2)。

以往的可见LED或紫外LED从层叠结构来看,一般是例如在包含氮化镓的n型覆盖层上配置包含n型的氮化镓铟层的发光层,再于其上层叠例如包含氮化铝镓(组成式AlδGaεN:0≤δ≤1、0≤ε≤1、δ+ε=1)层的p型覆盖层的pn结型的双异质(double hetero:英文简称DH)结构(参照非专利文献1)。

具有那样的结构的LED的发光层所使用的氮化镓铟层中,为了调整驱动LED的电流的流通阻力,有时有意地添加杂质,实施所谓掺杂(doping)。作为Ⅲ族氮化物半导体的n型杂质,例示了硅(元素符号:Si)、锗(元素符号:Ge)、碲(元素符号:Te)、硒(元素符号:Se)(参照专利文献3的段落(0008))。锗也被用作制造包含原子浓度不同的Ⅲ族氮化物半导体的层状物时的掺杂物(dopant)(参照专利文献4)。在锗以外,专利文献5中记载了硫(元素符号:S)作为n型杂质(参照专利文献5的段落(0022))。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昭55-383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24966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257681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第3874779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第3500762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高桥清监制、长谷川文夫、吉川明彦编著、「宽带隙半导体光·电子器件」(2006年3月31日、森北出版发行、第1版第1次印刷)、133~139页。

发明内容

在此,对构成上述的双异质(DH)结构的Ⅲ族氮化物半导体材料的晶格常数进行比较。六方晶(hexagonal)纤维锌矿型(wurtzite)的氮化镓的a轴为0.318纳米(长度的单位:nm)(参照赤崎勇编著、「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1994年5月20日培风馆发行初版、148页))。另一方面,六方晶氮化铟的a轴,比氮化镓的a轴大0.035nm、为0.353nm。氮化镓铟(组成式GaXIn1-XN:0≤X<1)的a轴,成为氮化镓和氮化铟的中间值,与氮化铝(a轴=0.311nm)的a轴之差,最小也超过0.007nm,最大达到0.042nm。

这样,如果Ⅲ族氮化物半导体材料的晶格常数存在较大的差异,则在使它们层叠构成pn结型DH结构的情况下会产生如下问题。例如,如果在n型氮化镓层上层叠具有晶格常数更大的晶体的氮化镓铟层,则在从两层的接合面朝向氮化镓铟层的内部的规定厚度的区域,铟的引入没有被促进。因此,产生形成铟组成比预先设定的数值小的氮化镓铟层的问题。铟组成越小,氮化镓铟的禁带宽度就变得越大,因此,发出的光的波长变短(参照上述的专利文献1)。

上述的现象,推测其原因之一在于被称为「在氮化镓铟层的生长的初始阶段,继承基底层的晶格常数生长。」的假晶(pseuudomorphism)的现象(参照桥口隆吉、近角聪信编集、「薄膜·表面现象」(昭和47年12月15日、朝仓书店发行、4版、第11页~第14页)。这样的铟的引入和混入被阻碍的现象,在使由于铟组成小,发出发光波长短的紫外光或近紫外光的氮化镓铟层,在例如氮化镓基底层上生长时显著地确认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合成株式会社,未经丰田合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226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