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感光性树脂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24213.7 | 申请日: | 2012-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79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2 |
发明(设计)人: | 汤川升志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3F7/023 | 分类号: | G03F7/023;C08F12/22;G03F7/0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11247 | 代理人: | 李照明,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感光性 树脂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感光性树脂组合物。更详细地说,涉及能够明显改善透明性、耐热性、耐热变色性、耐溶剂性,特别适合作为微透镜形成用材料使用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微透镜的形成材料,聚羟基苯乙烯就是已知的。但它存在以下问题,尚有要改善的余地。在使用所述聚羟基苯乙烯作为微透镜的形成材料时,高温加热容易造成微透镜的半球形状变化,难以形成稳定形状的微透镜。而且,聚羟基苯乙烯容易通过热处理而着色,有透明性劣化的倾向,有时在微透镜的使用时发现有着色。
作为公知化合物,已经知道了侧链具有硼酸基的苯乙烯系聚合物、丙烯酰胺系聚合物、丙烯酸系聚合物、乙烯基吡咯烷酮系聚合物(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4)。而且,已经提出了末端具有硼酸基的聚合物(参照专利文献5)。
此外已有记载使用末端具有硼酸基的聚合物作为感光性树脂(参照专利文献6、专利文献7)。专利文献6中使平均分子量350的聚乙二醇与硼烷-二甲基硫醚配位化合物发生反应,得到一末端具有硼酸基的聚合物。通过这样,构成聚合物的结构单元的总数的19.4摩尔%带硼酸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12414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4-12414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昭59-22370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昭55-66910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7-25918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平8-73690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平8-816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明显改善经固化得到的固化膜的透明性、耐热性、耐热变色性、耐溶剂性、和构图性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而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透明性、耐热性、耐热变色性、耐溶剂性得到明显改善了的固化膜。而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适合作为微透镜形成用材料使用的微透镜形成用感光性树脂组合物。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作为观点1是一种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含有聚合物A和感光剂B,所述聚合物A以构成聚合物的结构单元的总摩尔数的20~100摩尔%的比例含有带硼酸基的结构单元、带硼酸酯基的结构单元、或这些结构单元的组合。
作为观点2是如观点1所述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所述聚合物A是含有式(1)所表示的结构单元的聚合物,
式中,R0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1表示卤原子、烷基、烷氧基、巯基、氰基、氨基、酰胺基、烷基羰基、烷硫基、羧基、或羟基,R2和R3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10的烷基,在R2和R3是碳原子数1~10的烷基时,R2和R3也可以合在一起而形成环结构,Q1表示单键、或碳原子数1~3的亚烷基、碳原子数6~20的亚芳基、或它们的组合,m1表示0~4的整数,m2表示1~5的整数,并且(m1+m2)是1~5的整数。
作为观点3是如观点1所述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所述聚合物A是含有上述式(1)所表示的结构单元、和下述式(2)所表示的结构单元的聚合物,
式中,X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10的烷基、碳原子数5或6的环烷基、苯基或苄基,该烷基和该环烷基、该苯基和该苄基的氢原子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被卤原子、羧基、羟基、氨基或硝基取代。
作为观点4是如观点1所述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所述聚合物A是除了含有上述式(1)所表示的结构单元以外、或除了含有上述式(1)所表示的结构单元和上述式(2)所表示的结构单元以外,还含有选自下述式(3)所表示的结构单元或下述式(4)所表示的结构单元中的结构单元的聚合物,
式(3)中,R4表示氢原子或甲基,Y表示苯基、萘基、联苯基,该苯基、该萘基、该联苯基的氢原子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被碳原子数1~10的烷基、卤原子、羧基、羟基、氨基或硝基取代,
式(4)中,R5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6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10的烷基、环氧基、缩水甘油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或它们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242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