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转电机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25269.4 | 申请日: | 2012-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632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仓原吉美;尾畑功治;萩原修哉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3/30 | 分类号: | H02K3/30;H02K3/34;H02K3/38;H02K15/1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洪秀川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电机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电机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的旋转电机由于其高输出化,使得施加于定子线圈的振动或定子线圈的发热进一步变大。
为了抑制定子铁心的槽口的定子线圈的振动,公知的是使高强度(包括高粘接强度、高耐热)的清漆(例如,环氧清漆)含浸、粘着在定子铁心与定子线圈之间。但是,由于在定子铁心的外侧的线圈端部清漆伴随于热循环、热冲击而热膨胀、热收缩,由此产生了漆包电线的皮膜剥离,导致绝缘不良的新问题。
因此,在使用粘接强度弱、柔软的不饱和聚酯清漆的情况下,可以防止漆包皮膜的剥离。但是,定子铁心内的槽口与定子线圈之间的粘着力不够,线圈会振动。
如此,难以兼顾旋转电机的定子线圈的强度与绝缘性。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旋转电机的线圈端部的清漆含浸的例子,公知一种方法,即,在线圈端部涂布将环氧清漆合成而制作的CP处理树脂,在定子铁心内外涂布环氧清漆,不使外部的介质浸入定子线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还公知一种在定子铁心部含浸环氧清漆,进而在线圈端部通过混入有填充材料的环氧清漆进行模制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实开平5-03917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实开昭61-108052号公报
但是,在这些结构中,基本上,基础使用高粘接强度的环氧清漆,因此难以解决上述问题,即兼顾强度与绝缘性两者。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提供一种兼顾了强度与绝缘性的旋转电机及其制造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旋转电机,其具有定子和转子,
定子具有:定子铁心、在定子铁心的周向上等间隔设置的槽口、以及收纳于定子的槽口而产生旋转磁场的线圈,
转子与定子铁心隔开既定的旋转间隙,并设置成旋转自如,
其中,旋转电机具有:含浸在定子铁心的槽口与线圈之间的第一清漆;以及在槽口的轴向外侧,直接附着于线圈的漆包皮膜的第二清漆,
第一清漆是一种平角线的线圈与清漆的剪切粘接强度大于第二清漆的热硬化性的清漆,
第二清漆是一种玻化温度约104℃以下的热硬化性的清漆,并且第二清漆的DMA法的玻化温度比第一清漆的玻化温度低。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提供一种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旋转电机具有定子和转子,
定子具有:定子铁心、在定子铁心的周向上等间隔设置的槽口、以及收纳于定子的槽口而产生旋转磁场的线圈,
转子与定子铁心隔开既定的旋转间隙,并设置成旋转自如,
其中,旋转电机具有:含浸在定子铁心的槽口与线圈之间的第一清漆;以及在槽口的轴向外侧,直接附着于线圈的漆包皮膜的第二清漆,
第一清漆是一种平角线的线圈与清漆的剪切粘接强度大于第二清漆的热硬化性的清漆,
第二清漆是一种玻化温度Tg约104℃以下的热硬化性的清漆,并且第二清漆的DMA法的玻化温度比第一清漆的玻化温度低,
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在定子铁心外侧,向装入有第二清漆的容器插入线圈,对于插入了线圈后的定子使第二清漆浸渍到绝缘纸端,在使其热硬化后,对定子的相反侧也浸渍到绝缘纸端,并使其热硬化。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兼顾了强度与绝缘性的旋转电机及其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侧面剖面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剖面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的剖面立体图。
图4是表示具有重叠卷绕的绕组构造的定子的立体图。
图5是插入到定子铁心中的线圈的剖面图。
图6是定子铁心外侧的两种清漆的接触部位放大剖面图。
图7是平角线的剪切粘接强度试验的说明图。
图8是清漆的剪切粘接力强度与绝缘破坏比率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实测的漆包皮膜的剥离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计算的漆包皮膜剥离模型的说明图。
图11是清漆的剥离强度与漆包的剥离载荷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2是第一清漆与第二清漆的构成位置处的物性值的关系图。
图13是表示线圈端的第二清漆的浸渍、干燥工序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线圈端的第二清漆的涂布工序的说明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未经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252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燃机无泵循环冷却系统
- 下一篇:非接触供电装置、车辆以及非接触供电系统